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毛泽 东词二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V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毛泽 东词二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3课《毛泽 东词二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23课《毛泽东词二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2.初步学会赏析诗词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他是革命家,缔造了人民共和国,他又是诗人,一生奋斗,一生咏诗,独领时代风骚,今天咱们就学习他的经典之作:沁园春 雪。 二整体把握 1.背景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诗歌赏析 上阕:“望”——引出下文,领起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诗人登高望远入眼的是祖国壮丽山河,情由景生抒发内心豪情。描绘白雪覆盖之广;黄河结冰的壮观景象比喻、拟人,化静为动。写出山丘连绵起伏的状态,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精神。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雪景、抒写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阕:“惜”字引领,“惜”中含褒:肯定他们都是中华豪杰。“惜”中带批: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惜”中露信:自信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人。 议论、抒情,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3.小结。 本词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里、气势豪迈,论史——上下千年、气雄万古。作者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语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古人常用梅兰竹菊来比喻某一人物的高尚品德,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书写四君子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梅花的词,而这首词的作者也不同于以往的文人墨客,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二整体把握 1.文学背景常识。 背景: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前的两句话,是“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了:“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他的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首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2.诗歌简析。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在作者的心中春天离开,时间是那么地短(“春归” “春到”)。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 “春到”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的难能可贵。这样,“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丽。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用得好,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视。通常人们认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因为各种花都在春天竞相开放。可是梅花却不是如此,它开放于严寒冬天之中,等春天到来之时,它已经凋零了。这是梅花的特性。所以,词人说,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春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字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山花烂漫”也是衬托的手法。这里没有被梅花所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是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烂漫春花的衬托,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3. 小结。 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