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六国论 实用.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国论 实用

专题:历史的回声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必须代代传承。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读历史,总是想探究它的隐秘之处,寻求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人们总会引出种种感叹,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些就像大江的浪涛,奔流而下,激荡澎湃,訇然作响,山鸣谷应,久久回响。它从过往年代传来,又绵延而去,直到永远。 学习本专题,着眼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是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秦的思想。 2.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 3.学习本文逐层深入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六国论 苏 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苏洵有政治抱负,他认为作文要“言当世之要”,为“施之于今”。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雄壮。 走近作者 苏洵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日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豁然以明”,但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六国,指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是弱国, 经商鞅变法逐渐强大,积极向东方扩展,夺取六国土地。六国也曾“合纵”抗秦,但被秦国“远交近攻”,相继灭亡。论,史论,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目的。 北宋国力贫弱, 西、北方边患严重,宋军和辽、西夏作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每年要供给辽和西夏“岁币”。苏洵在《六国论》中陈述了他的建议。 时代风云 (1)以地赂秦 前290年 韩割武遂。 前280年 楚割汉北、上庸 。 前275年 魏割温地。 前273年 魏割南阳。 (2)秦灭六国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 前233-232年秦攻赵,被李牧两次击退。 有关史实 北宋地图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途径。 有人说:六国相继(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失掉了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地保全(自己)。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⒈第1、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研习文本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第一句话紧扣文题,由果溯因,从反面否定和正面肯定两方面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接着从两个方面简要阐释论点,说明道理。最后回应开头,重申观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得到的土地,它实际上要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