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寓言二则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初读课文 曝 pù 曝—晒 喙 喙—嘴 huì 箝 箝—钳 qián 禽 qín 禽—擒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再读课文 * 矛与盾 作 者 简 介 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一书,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里,留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事。 学习 目 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知道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读课文:注意字音、 语气、停顿! yù 鬻 :卖。 鬻 矛 盾 誉 吾 yù máodùn yù wú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 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 指他的矛和盾 没有 表示语气,可不译 于,介词,可不译。物,东西。 用你 不 卖 有人 看图复述课文 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请举例说说。 生活中常见的矛盾: ?(1)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2)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3)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 习。 ?(4)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你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总结: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 (要求:语句通顺,表意清楚,200字以上) 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深感愧疚,恨不得钻地三尺,只想放弃这难做的生意,但又想到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都指望着他,于是,他在家冥思苦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夜目不交睫,他发现,现在社会处在大动荡之中,百姓首先是要保护家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他决定只去卖盾,第二天,他到市场上去卖盾,买的人果然很多,因此他大赚了一笔。后来,诸侯之争波及家乡,几乎是全民皆兵,他连忙搬出所有的矛去卖,这一次真是抢购一空。从此,楚人总是看准时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准矛盾的运行变化规律,最终成为楚地赫赫有名的 富商。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相争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体 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 捕吃小鱼、贝类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