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教育学原理36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一)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 (三)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四)二战后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新发展 (五)西方现代学制的基本特征及性质 (一)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酝酿于18世纪,确立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一)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影响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因素: 第一、对古代学制的合理继承和发展; 比如斯巴达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与管理、平民和富裕家庭子女接受不同教育的双轨制雏形、男女都能接受教育等,都对现代学制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古代学制是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系统的、实用的学校教育,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 (一)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影响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因素: 第三、劳动人民自觉斗争的结果; 劳动人民逐渐认识到,要取得斗争的胜利,保障自身利益,就必须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争取教育权而进行的斗争,推动了现代学制的建立。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要求普及科技知识,从而使科技知识逐渐成为学校课程的核心。 (二)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 1、英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2、法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3、德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4、美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1、英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14世纪时英国产生了公学,性质是私立的,最初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后改成招收上层社会的子弟,学习年限5-6年,主要学习学术性科目,后增加数学和自然科学。公学与中世纪大学联系密切,成为大学的预备性学校。 17世纪一些宗教和慈善团体发起了慈善学校运动和星期日学校运动,兴办初等学校,招收劳动人民子弟,其办学质量比较差。 1、英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1807年,怀特.布雷向议会提交议案,建议用公款资助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此后,要求用公款资助初等教育的呼声很高。1833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一个2万英镑的拨款,支持各种初等学校。1839年成立政府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管理公共教育,初等教育权从教会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1870年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案,建立公共的初等教育制度。1880年开始实行5-10岁的义务教育。1899年实行5-12岁的义务教育。1894年成立了中等教育委员会,1895年提出了一个发展中等教育的报告。 1、英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1902年议会通过中等教育法案,规定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1944年英国通过巴特勒教育法案,该法案对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的影响很大。巴特勒教育法案明确提出:废除以往中小学互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系统划分为初等教育(5—11岁)中等教育(11—18岁)和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三个阶段。 2、法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文学院是具有预科性质的中等教育;法国大革命前后建立了大批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大学校”,直接促进了实科中学的发展; 拿破仑执政期间,建立了帝国大学,成为全国中、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中等教育受到很大重视,出现了“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两类不同的中学,其教学计划是按照大学的需要来制定的,是大学的延伸,具有预科的性质。中学修业年限一般为8年,分为文科和实科。 2、法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1833年教育部长基佐颁布一项国民教育基本法,促进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1944-1947年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单一的前后一致的学校体系,但这个方案在二战期间没有得到实施。 法国的教育是自上而下建立学制的典型,与英国自下而上刚好相反。 3、德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16世纪以前德国的学校主要是教会学校,教会控制着学校的领导权。 16世纪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重视初等教育,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为平民子弟而设立的带有复式教学性质的学校,并为童工进行补习而创办的工业学校和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还设立了一批专供贵族子弟入学、培养封建王公官吏的古典文科中学、骑士学院和武士学院。 3、德国学制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的重要历程: 1708年出现了实科中学,此后这类中学大量出现,标志着现代学制的出现。 1763年普鲁士王国颁布《乡村学校规程》,普及了义务教育,将初等教育领导权从教会手中夺回; 19世纪初,洪堡领导的教育改革促使德国双轨制教育的初步形成;在帝国时期,巩固了双轨制,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魏马共和国时期,取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