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第一课时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97-2003 幻灯片
丰翼中学——吴桂臻 2015、10、5 童年的梦是那荡涤绿水的小舟,舟上我们欢快地哼着歌,划着桨。水花四溅,余晖下的我们仍不知疲惫地划着,因为我们有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到达彼岸。我们不会放手,我们不会言败,就算再苦再累我们也不会流泪,童年的我们坚强如山。 10、5 1、通过反复朗读,能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4、通过学习能初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体会作者至高的人生境界。 5、背诵诗歌,积累古诗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江西庐山 头顶月亮 田地里野草杂物 早晨起来 扛着 种豆在南山脚下。 野草茂盛,而豆苗却很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披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丛生 隐居田园的心愿 只 沾湿 值得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 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衫。 衣服被打湿不值得可惜。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劳作的成果。 “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很不满意。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是指从南山归家途中的小道,它偏僻荒野,草木丛生,难以行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狭窄的田间小路,野草丛生,露水打湿了衣裳。其实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反映了劳作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轻松喜悦的心情。为后文写不足惜”做铺垫。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最后作者抒发感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而诗人却说“不足惜”,只要使“愿”无违。他的“愿”究竟是什么?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因此,他把劳动当作“立善”的手段,精神的寄托,生活的依靠,理想的归宿。只要保持名节,他劳而无怨。末两句在诗意上作一转折,使作品进入一个思想高度,韵味悠深,耐人寻绎。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 )和 一种( )。 二读文本:读出两个和( ) 一种( )。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和( ) 一种。( ) 四读文本:读出一种和( ) 一种( )。 辛苦 尴尬 转折 执着 图画 愉悦 朴实 人格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2)诗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3)诗人劳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的诗句是 (4)本诗的点睛之笔,作者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WSD1.1-2015(中文版)焊接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年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912.pdf VIP
- 高清焓湿图超清分辨率.pdf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眺望你的路途》课件+2025-2026学年人音版(简谱)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EN 14994-2007 气爆泄压(防爆门)保护系统.pdf VIP
- 2025年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货代-国际物流常用知识.doc VIP
- 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6新闻阅读(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质量异常处理流程.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