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文专题——总结回顾(江苏高考)
海明威 “冰山原则” ——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考纲要求三:鉴赏评价】 (二)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20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 5.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分) 积累常用评价用语: 辩证性,哲理性,警示性,科学性,发展(现代)眼光,反思态度,新颖独到…… 【考纲要求四:探究】 (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14苏锡常镇三模《垂向大地的杨柳》】 4.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6分) 【2014南通二模《秋》】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悟。(6分) 【答题提示】 意义:同考纲要求 二(四) 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议论语句等方面入手。 【考纲要求四:探究】 (二)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 3.“这个小城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4分) 一九四二年二月 【2016淮安四模《生活》】 1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会找不到一个笑容? 答题指津 1、抓住文中能反映时代背景的描写或时间 2、抓写作时间。 3、多些历史知识储备 (特别关注:解放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抗战、二战、文革、改革开放) 4、准确把握主题 (三)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08 江苏卷《侯银匠》】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考纲要求四:探究】 作业 请按所讲考点,把试卷、学案上的题目进行归类。 (注意同和异) 【复习要求】 整体回顾,把握考点 依据文本,注重理解 审清题干,理清思路 抓住典型,归纳总结 2016散文专题——总结回顾 阅读指津 抓标题、整体感知。 找一切入点,理文脉; 浏览题干,找提示; 扣题干,准定位,分层次; 整信息,要概括; 正面客观表述,分点答题。 文体再回顾 “形散”——形式自由; (线索明晰) “神聚”——中心明确; 题材分类 写人叙事 : 《何容何许人也》《垂向大地的杨柳》《麦天》 写景状物:《浣花草堂》《锈损了的铁铃铛》《一幅烟雨牛鹭图》 议论哲理 :《窗外》 【考纲要求一: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 考题示例 【2007】江苏卷《麦天》】 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 分) 【2014大纲卷《听雨》】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答题指津 思考角度: 表层义+深层义+情感义。 解题步骤: 抓关键词 联系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 还原修辞 考虑位置 【考纲要求二:分析综合】 (一)分析作品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考题示例 1.结构特点 【(第8份)周练5——《告别三峡》】 2.试着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并简要说明其特点。(6分) 【2012江苏卷《上善若水》】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2016.1.30阶段检测《橄榄》——第15份】 14、文章有哪些写作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1.文段(语句)作用 【2007江苏卷《麦天》】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 分) 【2006 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 2.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题指津 梳理思路题: (可先交代线索或组材中心) 逐层概括: 首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或者标数字序号) 构思特色题: 要答结构上的特点。 可从线索、材料安排、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