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选04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其人〗 一说为春秋时楚国人李耳(老聃dān),和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人,如近人梁启超、今人冯友兰、范文澜即持这种看法。 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思想 【道】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 【朴素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是由正反两个对立的方面组成的,对立的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和谐社会。 三教九流之“三教” 佛--百货商店 儒--粮食铺子 道--药材铺子 〖《老子》其书〗 《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 《老子》的作者并非老子本人,一般认为是老子的后学根据老子的遗说发挥补充而成,其成书年代一说在战国时期,一说在秦汉之间。 【关于《老子》的重要注本】 [魏]王弼《老子注》 后人假托的“汉河上公”《老子章句》 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 近人高亨《老子正诂》 今人任继愈《老子新译》 【题解】 本篇为《老子》第二章 前一部分以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为例,说明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反相成,失去一方则另一方即不会存在 后一部分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提出了以“无为”达到有为的政治思想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斯:(1)指示代词,这;(2)连词,则。可翻译成“这就”。 恶:丑--VS“美” 已:通假字,通“矣”,句末语气词。 有无相生:“有”和“无”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有”和“无”。 生:《说文》:“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徐灏段注笺:“《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义,故皆训为进。” 难易相成:“难”和“易”相互依存而显示出了“难”和“易”。相成,相互促成。--今有“相反相~” 长短相形:“长”和“短”相互表现而显示出了“长”和“短”。形,表现,显现。--相~见绌、喜~于色 高下相倾:“高”和“下”相互依靠而显示出了“高”和“下”。 倾:(1)相互倾斜,即相互依靠。 (2)“倾”通“盈”,简本甲作“浧”(同“盈”),帛书甲、乙本作“盈”,后避汉惠帝刘盈之讳而改为“倾”。 音声相和:“音”和“声”相互配合时而显示出了“音”和“声”。 音、声:(1)乐器发出者称“音”,人唱出者称“声”。(2)“音”指声的组合,“声”指简单的发音,见任继愈《老子新译》。 和:和协,配合。 前后相随:“前”和“后”前后相连而显示出了前后。随,跟随,连接。 〖语法点〗结构助词“之”的用法三种 (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或修饰关系。 eg.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精卫填海) eg.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2)连接主语和谓语,使主谓结构转变成名词词组,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判断句谓语、表示时间的状语。 eg.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齐桓公伐楚》)[贡:朝贡。] eg.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3)连接主语和谓语,作为复句的前一个分句。“之”不必译出。 eg.“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eg.“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练习〗说明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史记·留侯世家》)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邵公谏厉王弭谤》)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译文〗 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比较才得以显现,高和下相互依靠,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 --这说的是一体两面,正反两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开,即相反相成的意思。这种相对观念合乎辩证法。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是以:因此。 处无为之事:以“无为”的态度去处事,顺其自然。处:对待,办理。无为:不做事,只是适应事物的发展。 行不言之教:不用言语去教化别人,采取放任主义。 作:兴起--今有“发~”、“犯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