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初衷与疏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初衷与疏漏.PDF

第14卷 第6期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学 报 (社 会 科 学版 ) Vol.14 No.6  2013年12月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 Dec.2013   [文章编号]1009-3729(2013)06-0003-06 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初衷与疏漏 1 2 陈鹏 ,马兰兰 (1.河北金融学院 社科部,河北 保定 071051; 2.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原始儒家从“修身”与“治世”两个维度阐释了“德”观念的内涵。对己来说,“德”是修身, 可以使人修身养性;对国来说,“德”是治世,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原始儒家的德治理论肯定主体 自觉,主张为仁由己,强调向内扩充人所固有的善端,倡导反求诸己的修养路径。这种德治理论的 初衷是好的,本义是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私德妄推公德、性善论导致道德越位、道德修 养的无条件单向性、道德本位观造成个人价值的缺失等一些疏漏。 [关键词]原始儒家;德;修身;治世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6.001 [1](P18)   儒家道德对国人的影响从古至今从未中断,国 众星共之。” 可见,以道德来治理国家,是孔子 人对儒家道德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儒家道 德治理论的基础,其实质就是道德本位主义与政治 德文化进行细分,从其源头———原始儒家道德文化 伦理化。首先,重德轻刑。孔子认为,儒家推行的德 入手进行研究,澄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家道德文化、 治与法家推行的法治比较起来有着明显的优点。他 其中的哪些观念在今天应该被抛弃或纠正、哪些符 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合时代精神应该被大力弘扬,是十分必要的。将儒 [1](P18)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即只依靠政令和刑 家道德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进行创新性理解和扬 罚只能让百姓畏惧,这种被动的行为会导致百姓丧 弃,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其思路是:首先,从儒学细 失羞耻心;而用德治去引导,就会使百姓主动地步入 分的角度,即从原始儒学出发去诠释整个儒家道德, 正轨。这就是德治理论的最大优势。但孔子并不是 将儒家道德的本来面目完整地呈现出来;然后,从否 主张彻底放弃刑法,而是认为应该以德为主,以刑罚 定的角度去分析原始儒家道德所存在的弱点,使国 为辅,不得已时再使用。他说:“政宽则民慢,慢则 人更清晰地认识儒家道德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 [2](P21) 以济宽,政是以和。” 其次,富而后教。《论   一、原始儒家“德”观念的初衷 语 ·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 原始儒家也称先秦儒家,以先秦时期儒家学说 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的三位大师———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他们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认为人口是 没有仅仅从原始宗教的层面上去理解“德”,而是从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