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疾病和疫苗简介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谢谢大家! * * * * * * * * 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疾病和疫苗简介 流脑 乙脑 麻腮风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 甲肝 1978 2002 2007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5 6 14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甲肝疫苗 出血热疫苗* 炭疽疫苗* 钩体疫苗* 流脑疫苗 A群多糖疫苗: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应用,已接种十多亿人次。接种后1~3年流行病学效果,其保护率依次为96%、93%、81% A+C群多糖疫苗: 自本世纪初开始应用,免疫原性得到证实,5岁以上人群杀菌抗体4倍增长率在90%以上 接种后10~14天内达到保护水平,大于4岁者保护性抗体至少可保持3年,但小于4岁儿童保护性抗体维持时间较短 安全性较好 疾病负担 流脑病死率较高,死亡数和病死率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 存活的病例中仍有10-20%有严重的后遗症,疾病负担重 流脑多发生在学校等集体单位,对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可行性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14个省将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将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我国目前每年A群疫苗和A+C群疫苗的生产量能满足第3、4剂免疫的疫苗量 乙 脑 1951~2006年全国乙脑报告发病率 使用疫苗 疾病负担 乙脑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死亡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03年广东、广西和2006年山西运城发生乙脑暴发流行,均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目前只有15个省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16个省份因财政困难仍未纳入,这些省份大部分是乙脑的高发省份 减毒活疫苗接种两剂次抗体阳转率90~100%,灭活疫苗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减毒活疫苗保护率为98.5%;灭活疫苗疫苗保护率为80% 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免疫后可维持10年;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免疫效果的持久时间至少5~11年? 从20世纪70~80年代起15个东部省份纳入免疫规划,自开始实施乙脑疫苗免疫以来,这些省份乙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乙脑疫苗 麻 腮 风 疫 苗 我国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风疹 为丙类法定传染病 发病季节集中,一般在3-5月;年龄以少年儿童为主 2004-2006年的年发病数为2.5-3.7万例,发病率为1.85-2.83/10万 2006年报告118起由风疹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腮腺炎 为丙类法定传染病 发病季节集中在3-5月,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 1992年全国120个监测点调查结果,发病率高达133/10万 2004-2006年的年报告病例数22-30万例,发病率20/10万左右,一些省份报告发病率达120/10万以上 * * * 2004-2007年报告的风疹发病数 --消除麻疹 * * * 2004-2006年全国报告风疹病例年龄构成 --消除麻疹 * * * 腮腺炎疫情主要特征 20世纪90年代前丙类传染病缺乏全国资料,一些省份报告发病率达120/10万以上。 2004~2006年全国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2万~29万例左右,发病率分别为17.52/10万、22.55/10万、20.90/10万,分别位居法定传染病的第6、5、5位。 2004~2006年由腮腺炎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154、230、503起,占当年报告总起数的24%、23%、21%。 --消除麻疹 麻腮风疫苗 进口疫苗 临床研究各种抗体血清阳转率均达到95%以上,2针免疫持久性长达10年以上 接种MMR国家和地区三种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或被有效控制、甚至达消除水平。 国产疫苗 麻疹、风疹抗体阳转率95%以上,腮腺炎阳转率85%以上 麻风腮联合疫苗上市仅4年,绝大多数省按第二类疫苗使用,需进一步进行效果观察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必要性 原有全细胞疫苗副反应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 日本70年代初由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副反应暂停了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百日咳病例数和死亡数增加到近20倍,至1979年发病率突升到11.3% 英国和瑞典同期也有相同情况发生 我国副反应监测系统2005-2006年监测数据显示,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副反应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0.9%,占所有监测疫苗报告副反应病例数的第一位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副反应的比较 国外报道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一般反应率较低 发烧率 红肿率 硬结率 无细胞百白破 2.7% 15.4% 7.3% 全细胞百白破 29.7% 60.8% 26.0% 我国观察结果相似 发烧率 红肿率 硬结率 无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