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语文 小升初作文审题强化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六语文 小升初作文审题强化训练

课 题 小升初作文应对策略及选材立意强化训练 教学目标 明确考场写作中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要点。 通过选材立意训练,储备关于各种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 学会把自己写过的好文章转换到不同的题目中去。 重点、难点 储备好关于各种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 考点及考试要求 作文的选材立意,中心表达 教学内容 一、?? 考前务必对作文审题意识进行再强化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务。审题差之毫厘,下笔失之千里。从中考作文阅卷来看,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审题意识淡薄,没有真正理解、吃透题目的要求,更谈不上分析命题的意图,就匆忙下笔作文,结果离题万里。 审题出现问题的学生有多种情况,如不会审题(方法未掌握),不能审题(理解能力差),不愿仔细审题(审题意识不强)。其中大多数学生属于应审题意识不强和方法不当而出现审题失误。 从审题失误典型事例看 现在有些学生只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象征性地扣一下题目,中间却对题目避而不谈或直接偏离题目,“王顾左右而言他”。考场作文是“带着脚镣的舞蹈”,人人必须遵守它的规则,所以必须强化审题意识。(可以设喻:命题人叫你写什么,你必须就得写什么。譬如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否则,对广大踢足球的考生来说,就很不公平了。) 二、?? 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 认真研读“提示语”,善于捕捉审题信息。 从2008年各地中考命题作文形式来看,大部分采用“提示语+题目+要求语”的呈现形式,对于这类命题,认真研读提示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无从下手或才思困顿之时,如能潜心研读提示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选材立意,往往会豁然开朗,让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别开生面,柳暗花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则可以另辟蹊径,拓展写作范围,写出新颖而独特的题材。 2.?? 带有比喻涵义的文题,要揭去“面纱”,挖掘文题内涵,明确题意。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出现了不少带有比喻义的词语,如“走在春风里”“门其实开着”“翻过那座山”“我心中的一首歌”等,不挖掘这些词语的深刻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这样的审题是不准确的,而扣住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来写,更合乎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3.?? 分析文题结构,把握题目的“题眼” 从文题结构来看,命题作文一般有独词式、短语式和句子式。审题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题目结构,寻找“题眼”,把握写作重点,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 ⑴独词类文题。题目仅仅是一个词语,少了修饰限制性成分,因而比较宽泛,它着重考察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审题时可对题目进行适当扩展,快速破题,确立中心。如“告别”,可扩展为“学会告别,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⑵短语类文题。文题是短语的,在抓住中心词的基础上,还要特别留心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它往往是“舞蹈”时“带着的脚镣”。如《永恒的美丽》。“美丽”是中心词,要求写作的范畴——自然、社会、精神领域的“真善美”;“永恒”是限制,限制所写必须具有“恒久的价值”;又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是中心词,是选材立意的关键。审题时还要从“色彩”的本意入手,探求其比喻义——即感情倾向和情调。还要特别重视修饰研制性词语“我眼中”,它提醒考生无论写什么颜色,都必须是“我”的所见所感,而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叙述。写作时要从我出发,写出我对某一色彩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⑶句子类文题,寻找题眼时要全面考虑。 例:《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分析:“我”是主语,是文章的叙述者,也是感情的倾诉者。“最想依靠”是题眼,“最”字体现了“你”是第一位的,无人能超越。“依靠”一词内涵丰富,暗含“你”对我的帮助、影响、关爱、启迪、精神寄托,从而让我终身铭记。“就是”加强语气,表明事实就是如此,不容置疑;“你”是宾语,是文章的中心人物,是倾诉对象,要用第二人称写。 ⑷题目中带有副词、人称词等一定要特别注意,以弄清其隐含要求 “最”“也”“还”“更”“其实”“本来”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又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了一定的命题要求和选材立意的指向。有时也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说: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例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中,“总”字暗含着分丰富的潜台词。它暗含曾经有过寻找适合自己钥匙的经历,写作时要体现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许多“钥匙”中进行挑选,最终必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把。同样“生活原来是这样”中的“原来”就暗含着曾经的“迷茫”,和现在的“顿悟”。“收获另一种感动”中的“另”字,将这种感动的范畴圈在了“常规”之外。“你也曾震撼过我的心”中的“也”字,也将选材立意的视角从常规迁向更广阔。 三、?? 提高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