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中国法学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7 · 中外法史研究 公正及公益的动力 ———从 《未能信录 》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 苏亦工   摘  要 : 自秦汉家天下帝制体系确立以来 ,政府官员的角色常摇摆于私家臣仆和国家公务 员之间。两种角色既有交叉重合又时时产生矛盾冲突 。以 《未能信录 》所收清人张五纬在嘉 庆年间办理江西各州县司法及政务的若干案例为例证 ,探讨清代地方官如何在这两种角色定 位之间寻求调和 。虽然清代地方官之勤惰 、廉贪 、仁苛 、正邪各有不同 ,因而促成其履行公共职 能的动因也不一而足 ,单以张五纬所记录之个案来看 ,参之其它旁证材料 ,张氏勉力追求司法 公正及推进地方公益事业之根本思想动因乃源于儒家思想之浸润 ,而非清代官僚体制自身 。 关键词 :张五纬 ;儒家思想 ;司法公正 ;社会公益 ;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 : D F0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8330 (2008) 0 1 - 0 127 - 14 一 、《未能信录 》及其作者 笔者前两年参加整理标点 《中国历代判例判牍 》丛书 ,其中清人张五纬的 《未能信录 》一书 ,令人印 象最为深刻 。 有关作者张五纬的生平 ,除本书和 《风行录 》提供的一些零星线索外 ,其余不详 。据此两书各序 、跋 及正文知 ,张五纬字治堂 ,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 ,其家世居官宦 ,本人则早年失学 , 19 岁即步入仕途 ,先 后在江西 、湖南等地任县丞 、知县 、府同知 、知府等职 , 除本书外 ,另著有 《初任须知 》1卷 、《风行录 》6 卷 ( ) ( ) 含续集 2 卷 等书 。笔者所见之 《未能信录 》为嘉庆十八年 1813 年 重刊本 。据书前各序推断 , 当有 ( ) 嘉庆十二年 1807年 初刻本 。 是书分四卷 ,前三卷记录作者于乾隆末在江西省各州县办理政务 15事之心得体会 。第四卷实为附 录 ,收入作者署理袁州知府时拟定的劝化溺女的各项章程文告 。前三卷所收之 15事又大体上可分为两 类 ,一类为前两卷所述之司法审判案例 ,共 9 案 ,总论中亦简要提及数案 ; 另一类为辞讼以外的地方公 务 ,共 6事 , 皆收入第三卷 。 《未能信录 》不是汇编原始的判牍和公牍 ,而是采用追忆的笔法讲述作者在江西各州县任地方官时 办理的若干司法和公务案例 ,行文夹叙夹议 ,重在谈吐自己的心得体会 , 因此应归入官箴书之属 。但与 我们一般常见的清代官箴书不同 ,该书不是空洞地说教或抽象地归纳出若干要诀及规则 ,而是通过生动 具体的事例 ,现身说法 ,总结切身的经验教训 。 该书的核心思想 ,大体上可归结为两点 ,一是强调审案断狱要 “折之以理 ”, “不许冤民 ”,用现在的 ( ) [作者简介 ]苏亦工 1962 年 — ,男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法学博士 。 ·128 · 北方法学    第 2 卷总第 7期 话说就是追求司法公正 ;二是主张办理政务要 “勤求民隐 ”, “无愧父母斯民之任 ”,换用现代的术语来表 述 ,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勉力推进公益事业 。 本文拟从这两点出发 , 以 《未能信录 》所收案例为主要示例 ,参之其他旁证 ,探讨在清代私家化的政 府体制之下 ,地方官行使其公共职能的思想动因。 二 、清代司法 “重刑轻民 ”的体制原因 学者们通常将清代地方官缉捕盗贼和听讼断狱称之为掌管地方治安和司法 。这样的提法其实不很 确切 。现代意义上的治安和司法是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 , 因此强调的首先是公 正 。而清代所谓的治安和司法 ,虽然客观上可能也会起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但其首要的 目的是捍卫政府 自身的利益和政府设定的统治秩序 。清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