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琀汉代中期以前.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琀汉代中期以前

*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文化 主讲:张红 2010年12月23日 一、玉又被称为玉石,美石。 二、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等。 三、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和帝王的“王”共用一个字。《说文解字》的一段注解释帝王的“王”字时,认为王者即“天下归往也。”董仲舒也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解字》这段注解释玉的字型为“三玉之连贯也”,即三横一竖象征一根丝线贯穿着三块美玉。另外“皇”字则是“白”和“玉”的组合。   引言   古文中“王”“玉”字型相同,绝非是偶然的巧合,“天地人参通”与王之连贯,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刻。许多经学典著作中有众多的描述,证明“三玉之连”实际上就代表“天地人参通”。《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本质上就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过它便能沟通天、地、人间的愿望和意识。 中国的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一、玉文化的起源 玉器源于新石器时期,由于它坚硬的外表,它在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早期是一种工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石器晚期玉器从生产工具发展为礼器。 例如:石斧—石钺的演变;石斧(石钺)、石纺轮——玉壁的演变 玉钺这种器物,是由新石器时代主要生产工具石斧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蛮荒古代,石斧无论是在部落冲突中还是在农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发展,“钺”逐渐脱离了实用器具范畴,变成了集神权、军权于一身的部落首领的一种“权杖”,成为了权利的象征。 玉璧:《尔雅》:“肉倍好,谓之璧” 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青色的,故用苍璧来祭天。 双螭纹璧? 宋 玉环:也是中间有圆孔的??? 圆形板状体,??? 但边与孔的直径近等。 即“好肉若一,谓之环”古人用作信物、佩饰。 “环”意“还” “玦”意“绝” 谷纹环?? 汉 ? 四川巫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 大溪文化玉瑗?距今6000前 玉瑗 :也是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但边窄孔大,即 “好倍肉,谓之瑗”? 古代用作请召信物,引导君王上阶之物。也作佩饰、绳带的枢纽。 玉琮? 首都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圆柱在两头突出,称为射上大下小,有长有短有纹饰。 玉琮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初。有3000年历史。 用作礼器: 祭地 琬圭 圆头 底部双孔 玉圭: 由戈或石斧演化而来,尖首圭由戈演化而来。戈在商代已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礼器, 不同爵位的人所执圭的形状不同,以示等级。圭用作朝拜、祭东方之神。 玉璋:商代已出现。底平顶斜,顶部可平直、可呈弧线状,一般有孔。分为五种: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 作用:“赤璋礼南方”(礼器);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朝廷给驻外军官传令的凭信。 玉琥:完整虎形玉器,或立体圆雕,或扁平板状。常有纹饰,谷纹、雷云纹。琥作礼器或佩饰“以白琥礼西方”? 琥形佩 春秋早期 河南光山出土 玉璜:半璧形或小于半环的弧形,两端有眼或中间靠上有眼。 可为龙首、虎首,常有纹饰。璜是最早出现的佩饰,出土分布遍布全国。周代演变为礼器:以玄璜礼北方 素面青玉璜 周 玉璜 半璧形? 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剔地浅浮雕 一、春秋战国时期 ①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所以玉器又被称为六瑞。 第二节 玉文化的发展 玉壁 玉琥 玉璜 玉琮 玉璋 玉圭 ②孔子对玉文化的贡献 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