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讽狂欢化叙述和鲁迅生命意识.docVIP

历史反讽狂欢化叙述和鲁迅生命意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反讽狂欢化叙述和鲁迅生命意识   摘 要: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补天》表现出鲁迅的生命意识,在鲁迅看来,生命本身是由性的压抑产生创造欲望,之后性爱升华为动人的母爱,不倦地为儿女劳作着,显现出伟大的品格。表现在女娲身上是造人,炼石补天,至生命老去。鲁迅表现这一生命意识,并由裸体女娲母亲感到的失望、“异样”,从而批判中国人、中国文化中背离人性,以及贪婪自私等问题。叙述视角上神话与现实的交融、“穿越”,表现出历史反讽的狂欢化叙述力量。小说由对日报上汪静之君的《蕙的风》的批评进行讥讽,为五四文学的新生儿——诗歌中表现的男女青年问题——推波助澜,有着重要的文学史生态意义。 关键词:历史反讽 狂欢化叙述 鲁讯 生命意识 性能量的压抑产生创造。因为有性能量,人才活着,才创造。人不能干活,是因为性能量减弱,生命力也相应减弱。小说取材女娲补天神话,由描述女娲的造人、补天,这一生的劳作,显现出的是鲁迅的生命意识。小说从女娲醒来写起,开篇是“女娲忽然醒来了”。从生理学上看,“醒来”正是性能量多的时候。她醒来后的心情便是,“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这“太多”便是性能量的多,无须讳言。在女娲由于性能量的逐步加多而发动创造之前,鲁迅为人类的传说始祖女娲,铺展了瑰丽壮观的天宇:“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的冷而且白的月亮。”这种鲁迅式风格的表达,仿佛植物硬质的花,是在凝炼中迸发出灿烂之美,凝力与热烈糅合在一起。 女娲只有单纯的创造欲,这是纯粹的心,对那“流动的金球”一般的太阳,“生铁一般”的月亮,没有兴趣,“伊并不理会谁是下去,和谁是上来”。她没有这些“概念”,只有单纯的创造欲。单纯是一种富于强度的情感。 这种强度的情感,作者以神话的想象描述,“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天打一个欠伸,天空便突然失了色,化为神异的肉红”。接着鲁迅叙述了女娲走入海中就要造人的大美:“伊在这肉红色的天地间走到海边,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这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全身的曲线”“淡玫瑰似的光海”“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纯白的影子在海水里动摇”,人类的产生有这么美好,性能量本身是这么美。生命本基于爱。 “不由的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便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在两手里。”女娲带着造人的惊讶与欣喜,“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合着……”这是典型的母亲形象。性爱升华为母爱,她的劳作,她的喘息不已,都是对孩子的爱。劳作基于生命力,也是在劳作中,生命力逐渐减弱,直至灭亡。“伊在长久的欢喜中,早已带着疲乏了。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况又头昏,两眼便朦胧起来,两颊也渐渐的发了热,自己觉得无所谓了,而且不耐烦。然而伊还是照旧的不歇手,不自觉的只是做。” 不断地创造,伴随着不断的疲累。紫藤在泥水里摔打,造成一些小人。“喘息一回之间,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天崩地裂,忙于补天,“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这炼石补天的描写,再次展现了女娲凝炼与热烈交融在一起的美。而这力之美展现出来的是女娲辉煌的母爱之美。“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说。”终于“伊的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这是鲁迅所显现的生命意识,并且表现母亲,表现母亲漫长一生的生命意识。由这生命意识表现了母爱,动人的母爱。我们现在懂得生命来自于激素,即性激素。它的匮乏,会让人有身体不适的感觉。而性的能量,勃发造人之后,便升华为父爱母爱,他们不倦地为儿女劳作着,显现出伟大的品格,直到生命老去。鲁迅以他瑰丽深切的笔触,通过神话展现了这一人间生命。鲁迅喜爱神话,他认为那是生命的源泉,不止一次的叙述神话给他带来生命的原初的感动。在《补天》中赋予“女娲炼石补天”以原始的、真纯的气息。 关于《补天》的创作,鲁迅在序言中有明白的说明:“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做的第一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关于鲁迅的这一段解释,我们的研究者通常是忽略了。应该承认八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自身的社会意识,乃至于政治意识,使得鲁迅研究有着某种玄学化的倾向。生命意识的缺乏,通常在解释这一段时,大多理解的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原欲与世俗道德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