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阳修词的乐观风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欧阳修词的乐观风格.pdf

、磊 壅耍塑叁塑堂 兰壁壁墨:! 、吨, Ⅱ^NGⅪsocIALscⅢNcE8 试论欧阳修词的乐观风格 ■曹艳春 在宋代词坛,虽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作内容各有侧重、风格也并不相同,但其基调大都是感伤的。 欧阳修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潮的影响,其词作虽也有感伤、悲凉的基调,但大部分均清新自然、风格乐 观,在以感伤为主调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开一家,体现了词多样性的风格,并促进了豪放词风的形成,在词学史 上影响深远。 【关键词】欧阳修;感伤基调;《采桑子》;乐观风格 【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0l—0128—04 曹艳春(1978一),女,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四川成都610064)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㈣w。每一种文体 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表现情愁 的美学特征、艺术精神都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联,词 的词句,如:“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莫道不销 亦如此。词兴起于晚唐五代,在宋代成为“一代之文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表现国愁的词句,如:“胡 学”。纵观宋代词坛,作家云集、流派纷呈、词作丰富、风 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徒有壮士在,付与百川流9,等 格多样,让人赞叹不已。细细品味这些词,会发现它们虽 等。这些“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与心境使词作蒙上了一 然内容各有侧重、风格不同,但其基调大都是感伤的。 层感伤的色彩。 宋代,国力衰弱、外敌入侵,士人们有的身怀壮志, 一、欧词乐观风格总论 报国无门;有的虽身名显赫,却难展其才。盛唐时那种对 欧阳修作为文坛革新运动的领袖,以诗、文闻名天 功名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对前景的向往在宋代已不 下。词亦有较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与晏殊齐名。欧词同 在,这就使宋词从根本上带有了一种感伤的基调。词与 样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潮的影响,基凋感伤、悲 诗、文相比,是一种“情绪文学”,更易表达作者深幽、微 凉。有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抒别愁之 妙的情感。“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 浓,有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闺思之 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2l(”…,诗歌 深,有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中所不能道出的心态变化、内在情感,可以通过词这一 喻聚散不定之苦。这些词作多写离愁别绪、儿女情长,很 感情通道表现出来。因此,仕途的挫折、爱情的得失、国 少像其诗、文那样贴近现实、关乎民生。但欧词中的感 家的不幸。甚至时光的流逝,这一切生活的不如意在词 伤、悲凉之作只是其风格的一种,除此以外,欧阳修的很 中大量表现,从而构成了词作感伤的主调。词的艺术表 多词都清新自然、风格乐观,在以感伤为主调的北宋词 现常常“超乎一切的具象性而企图写出忧愁、悲伤等感 坛可谓别开一家,而且,其词作的乐观风格还促进了豪 情本身,就是说纯粹的感情世界”¨】。凄伤、哀怨之情在 放词风的形成。 词体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宣泄。在词中有表现闲愁的词 1.乐观风格在词作中的体现 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试问闲愁 欧词中部分山水词清新、乐观,充满诗情画意。如 128面丽 试论欧阳修词的乐观风格 《渔家傲》: 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之四》)。从苏轼《西江月》中的 一派潺涯流碧涨,新亭四面山相向。翠竹岭头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与辛弃疾《西江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