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医药产业动态监测(第期)
张家港图书馆信息开发部编 2013年月
目 录
2
1、生物科技产业现蓝海 急需国家政策“松绑” 2
2、企业推进生物类似药标准出台,产业发展机遇大 2
3、十一五最后一批生物领域863项目通过验收 3
4、医药行业:广东药交新规严厉 行业将继续调整 3
第二章 国际动态 4
5、跨国生物制药巨头安进在华首设研发中心 4
6、俄美专家呼吁继续开展卫星携带生物项目研究 4
7、欧盟科学家利用创新型生物技术研究蛋白质运行轨迹及方式 5
8、欧洲议会通过生物燃料法草案 5
9、日本研发出可通过光照控制形状的生物细胞成形用水凝胶 6
第三章 国内要闻 6
10、科技成果转化促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6
11、打造全球知名 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7
12、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发生物产业 7
13、厦门生物医药产业瞄准千亿产业集群 8
第四章 会展资讯 10
14、生物基新材料海斯摩尔成为第九届国际抗菌产业发展大会焦点 10
15、华大健康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创新论坛暨展览会 11
16、第二届中国·吉林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12
17、青海:冬虫夏草暨藏医药展交会 打造现代生物产业链 12
第五章 技术动态 13
18、北京市科委大力推进3D打印生物医疗领域工作 13
19、半化学方法制氢化酶 生物基氢气生产取进展 13
20、成都生物所开发出用于快速分析的磁性固相萃取新方法 14
21、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 生物农药将成朝阳产业 14
第六章 名企商情 16
22、3.5亿元注入转型升级“新血液” 16
江苏恒盛药业张家港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奠基 16
23、浙江医药年产2万吨高含量维生素E项目试生产 16
24、山东医药级L-精氨酸清洁工艺技术水平探析 16
25、中国·吉林敦化(敖东)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17
第一章 政策法规
1、生物科技产业现蓝海 急需国家政策“松绑”
南方网 2013-09-27 09:37:00
虽然看好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空间,但在昨天的论坛上,不少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纷纷“吐槽”,希望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上给生物产业“松绑”和护航,因为,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突破。
“西方生物工程的步伐快,走得也很远,与走在前沿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在生物科技上仍存在差距。”永康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福说,“现在行业监管门槛高,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若国家能在生物科技产业上给一些政策,那中国企业就会更牛了。”
相比中国,美国在生物科技上有着结构完善、更新快捷的监管法规以及完善的审批渠道。在医药界,国际上已有5个不同组织来源的人间充质干细胞批准上市,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还表示,没有资本的支撑是干不长久的,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美国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超过欧洲,就在于它拥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产业集群扶持领军企业,体统的法律法规等。
汪建说,目前华大在生物科技方面已投入数十亿的资金,也培养出了不少科技方面的人才,但由于政策上不放开,成果很难转化为产业,所以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很重要,他建议优化中国生物医药的监管法规政策,加速产业创新性发展。(编辑邹长森)
2、企业推进生物类似药标准出台,产业发展机遇大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2013-09-27 11:39:00
从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上了解到,复星医药(600196.SH)、健康元(600380.SH)、中源协和(600645.SH)、中生股份、三生制药、绿叶制药等国内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正积极推进国家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相关标准的制定,并将于今天下午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组织下,与相关专家、政府监管人士就这一问题进行闭门讨论。
**生物类似物发展政策缺位**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物类似物定义为,与已许可的治疗性生物制品对照,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似的治疗性生物制品。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定义更为严苛:虽然与参比产品的成分存在细微差异,但仍具有高度相似性的生物制品,并且与参比产品的安全性、纯度、效价无临床显著差异的生物制品。
“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定义,基本都在WHO的原则性定义的基础上”,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韩长庚教授介绍说,“但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他还说,生物类似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仿制药,“由于生物制品要保证一定的生物活性,并且合成路径非常复杂,可以产生多种变异体”。他进一步指出,“生物药很难仿制,糖基化、代谢修饰、化学修饰、聚合、断裂等等都容易导致结构的改变”。
复星医药旗下复宏汉霖技术负责人Jerry Su博士介绍,事实上,美国、欧盟等生物药发展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