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九十一年民中小学环境教育行动研究成果报告.doc

嘉义九十一年民中小学环境教育行动研究成果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緒論 研究動機與背景分析 「大林國中」雄躆阿里山下嘉南大圳平原上。創校迄今已有五十七年歷史。校門前面有一條馳名遠近的鹿窟溝,橫穿校門前大道大明橋,環繞校前如天然護城河,聽老前輩們說:昔日的鹿窟溝寬廣如湖,湖的面貌千變萬化,詭譎妙端,秋冬時霧氣飛騰,春夏時浮萍及水芋葉肥碩翠綠,溫馨沈睡湖面,每天微笑頷首與莘莘學子道『早安』說『再見』。 美化綠茵的樹、草和花,純樸和諧的校風是「大中」學子學習砥礪的優良場所。在歷任校長不遺餘力的推展校園美化綠化之成果,發揮了境教功能。因此,在強調環境教育的此時,學校本應發揮潛移默化的的功能,建立學生正確的觀念,從愛護自己生活週遭的環境開始,學校環境是最直接也是有效的場所,使全校師生都能從認識環境進而珍惜並愛護環境.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欲讓本校師生藉由認識學校校園的植物對校園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且透過對植物的認識,養成學生愛護自然生態的正確觀念。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了解研究前後本校師生對學校植物環境識覺。 透過攝影活動使本校師生懂得去欣賞校園植物,愛護大自然。 以一系列活動加強本校師生對植物及愛護自然有正確認知。 本校師生行動認識學校自然生態,進而在生活中珍惜愛護地球。 比較研究前後本校師生對學校植物環境視覺之差異。 研究問題 活動進行時,影響其執行及結果因素為何。 環境教育融入各科教學活動的可行性。 環境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情況如何?〈本校〉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單從教育的觀點來看,環境教育是九年一貫六大議題其中之一,但是其背後卻關係著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是否能永續發展的問題,當大家喊著全民拼經濟的同時,有多少人能顧及我們所生存的這個蕞爾小島早已超過它的負荷,但我們卻視而不見,總在天災發生後,才會要求政府的公權力介入,但環境的破壞卻大部分起因於人,如果不即時從教育著手,無疑是「三年之病,求十年之艾」,如果今日不做,明日可能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因此這份文獻探討將從:一、環境教育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二、植物與人的關係;三、環境識覺;四、體驗與學習;五、環境教育的期望,等五方面來進行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在呂氏春秋貴公篇有句話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而大自然亦然,整個自然界的資源並非只為了人類而存在,人類只是自然界中的一部份,但是十八世紀以後,人類生活在「人定勝天」的『名言』之中,一旦大自然開始反撲時,人們才驚覺環境保護的重要,也才開始下一代的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的實施應先考慮到學生的先備知識,對學生而言,環境教育應是具有意義性和生活化的,並且能讓學生從自然中體驗、學習與成長,因此一般環境教育課程中,應包括以下五項(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張子超): 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環境知覺與環境敏感度是環境教育的根本,使學生具有環境敏感度和覺知的教學能力。內容可以包括: 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觀察、分類、排序、空間關係、測量、推論、預測、分析與詮釋) 自然環境與人為美的欣賞與敏感度。 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 覺知環境的變遷(含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 覺知人類行為對自然與人文社會環境造成的衝擊。 覺知人類與環境、自然資源與社會文化都息息相關。 覺隻人類應負起的相關環境責任。 覺知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行是來自於自然資源的供給。 環境知識概念內涵:環境概念應包括以下內涵: 生態學基本概念。 了解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土石流、河川污染和環境污染等)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 了解人類行為(如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如何影響環境。 了解我國與國際的環境保護與管理的基本法律與規定。 了解環境與健康的關係(如公共衛生:水、空氣、土壤、垃圾、野生動植物)。 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行動(資源節約與再生利用、簡樸生活、生態設計???) 瞭解環境正義與弱勢族群的議題。 瞭解國際環境保護的夥伴關係與發展。 瞭解永續發展的涵義,關懷人類世代發展。 瞭解自然資源需要長期性的明智規劃與管理。 環境倫理價值觀: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是環境教育與其他學科最不同之處。環境教育均衡重視認知、情意與行動的教學與學習。 能關懷、珍惜環境及各類生物。 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 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 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 積極關切環境、文化、兩性、族群的議題。 尊重與澄清環境議題後的不同價值立場。 與其他生命的互動過程產生衝突時選擇具有良善的環境倫理道德的判準。 環境行動技能:依據聯合國UNESCO的環境教育計劃,解決環境議題的技能包括以下七項: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 環境行動經驗: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環境周遭問題的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