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招贴设计课前自学
招贴设计;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作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招贴出现在公元11世纪,比英国的印刷广告早400年左右。; 德国人古登堡在木刻版印刷的基础上于1450年研制成活版印刷,这种活字印刷技术,使招贴更向民众迈进了一步。;初期阶(1866——1918);Saxoleine;流动的线条
构图
惹人喜爱的插图
鲜明的色彩
创造的一种
优美的女性形象
被称为谢列特女
谢列特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家之一。 ;中期阶段 ( 1918-1945 );列捷斯基1929年设计的展览海报,采用构成主义,未来主义,拼贴等当时非常前卫的手法。;《红、黄、蓝的构成》1930年
苏黎世私人收藏;近期阶段 ( 1945-1985 ) ;亨利 奥尔夫(Henry Wolf);招贴发展趋势的独到认识;新的印刷技术导致了印刷业的繁荣,新的传播需求导致了新的招贴设计风格的产生,招贴成为大宗传媒的主要媒介。
因为技术的进步,海报具有了图画、色彩等元素,日益成为流行的广告形式。;现代招贴诞生后,受到很多新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艺术的改变的影响,特别是艺术上的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纷纷出现。
导致招贴设计出现了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对以往的艺术内容进行了改革,也对传统艺术的思想方法、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传达媒介进行了改变。
招贴设计出现了抽象性、几何化、平面化和规则化的形式特征。由此,招贴设计迈向了崭新的阶段——后现代。;招贴设计向多元化、异质化,反对英雄性的、叙述性的趋势发展,在视觉形式上更注重张力,表现出不同的范例,需要以不同的标准去评判。
招贴设计走向了多元化。招贴设计的各种元素都被设计师玩弄着,随心所欲的自由设计大行其道,无论是欧洲的几何构成还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招贴都被人们所接受,一切都在发展;(一)按招贴设计的内容来分:
1、商业招贴
2、社会公共类招贴
3、艺术招贴
;商业招贴商业招贴是招贴设计的主要方向。所谓的商业招贴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传达商业信息,传播企业文化,从而进行促销或者树立品牌??象的招贴。包括各类商品的宣传、展销、树立企业形象以及观光旅游、交易会、邮电交通、保险等方面的广告。;文化娱乐招贴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等各方面的广告,如音乐、舞蹈、戏剧的演出广告、电影广告、各个展销、运动会广告等。;二、社会公共招贴;公益招贴:包括社会公德、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禁烟禁赌、预防疾病、计划生育、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活动招贴:包括各种节日以及集会民族活动,如妇女节、儿童节、教师节等。;艺术招贴包含各类画展、设计展、影视展。艺术招贴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注重主观意识、个人风格和情感的表达,注重作品的绘画性和艺术性。;(二)按表现形式来分:
1、单幅招贴
2、系列招贴
3、组合招贴
; 1、单幅招贴
内容和形式都完整独立的招贴,可以单张独立的张贴使用,能完整的传递信息。;2、系列招贴
两幅或者两幅以上的,相互关联且表现手法和风格一致的招贴。这类招贴具有整体的视觉冲击力,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加强表现的力度,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干干净净真舒服刷牙 教案.pdf VIP
-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项目一《洗手》(教案).docx VIP
- 《南京照相馆》电影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病人发生滑倒.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2025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