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1

概念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三) 外伤性SAH (一) 原发性SAH (四) 自发性SAH 继发性SAH (二) 概念 病因 1.先天性动脉瘤: 最多,好发于30-60岁,女多于男。 2.脑血管畸形。 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4.其他:如脑动脉炎等。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病理生理 血液 蛛网膜下腔 沉积脑池 部分脑池 刺激血管 脑血管痉挛 血细胞破坏 血管活性物质 脑积水 SAH的临床表现 2 5 3 4 1 年龄 起病骤急 头痛与呕吐 脑膜刺激征 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多在20~40岁 突然用力或情绪兴奋等诱因,出现头痛、呕吐,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展到最严重程度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 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1)颈项强直(2)克尼格氏征(3)布鲁辛斯基征 脑脊液置换指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释放脑脊液,以达到缓解头痛,减少脑血管痉挛,防治继发性脑积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脊液置换术的定义 SAH后脑室积血扩张或形成铸形出现急性脑积水 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加剧、伴有意识障碍 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 脑脊液置换的适应症 降低颅内压 净化脑脊液 促进血液吸收,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 防止脑血管粘连 脑脊液置换的目的 按腰椎穿刺术常规进行(3~4腰椎),见到脑脊液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10 ml~15 ml,再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 ml,注射生理盐水后,再缓慢放出脑脊液5 ml,反复连续3~5次,末次注射生理盐水后,不再放脑脊液,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3次~4次,常规置换前30 min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 脑脊液置换的治疗方法 低颅压综合征 穿刺针过粗、技术不熟练、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脊液不断外流。 脑疝形成 在颅压增高时,放脑脊液过多过快 神经根痛 针尖刺伤马尾神经 其他 如感染、出血 脑脊液置换的并发症 术前准备 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置换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的配合。 脑脊液置换的护理要点 术中护理 术中协助患者采取腰椎穿刺的最佳体位(L3~4),以利于提高成功率。严格无菌操作,缓慢放出脑脊液,避免因脑脊液快速流出,引起颅内压锐减。 脑脊液置换的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 患者去枕平卧6 h~8 h,病室保持安静、避光。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及睡眠。稳定家属的情绪,切忌由于家属的过分紧张、疏远或关怀而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故应减少探视。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遵医嘱按时给甘露醇降颅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留置尿管者,保持引流通畅;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防止便秘,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缓泻剂,以免因排便过度而发生再次出血或脑疝形成。 给予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及昏迷病人给予胃管鼻饲流质食物,保证每日热量及水分的摄入。 脑脊液置换的护理要点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通过导管或者穿刺针将含碘显影剂注入选定的动脉或静脉,把需要检查部位的影响数据分别输入电子计算机的两个存储器中,经减法指令和模—数转换系统成为只显像血管影像的减影片图像。根据造影剂注入动脉或静脉的途径不同,可分为静脉DSA和动脉DSA。 DSA相关知识——概念 脑血管疾病 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瘤、动脉狭窄闭塞、脑动脉痉挛等。 颅内占位病变和颅脑外伤 脑肿瘤、颅内血肿、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等。 DSA适应症 穿刺区域备皮并清洁皮肤。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 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术前30min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和留置导尿管等。 DSA术前指导 如果发现病人异常,请立即通知你的护理人员或医生。 穿刺部位沙袋加压压迫6—8小时,24小时后拆除加压绷带;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1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注意穿刺局部有无渗血 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病人咳嗽或呕吐时可以协助他按压穿刺伤口,防止出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8—12小时,卧床24小时。 要多喝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DSA术后指导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查房 姓名:XXX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