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院校 复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院校 复习要点

教育学基础 识记 理解 应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基础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一种过程、一种方法、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 “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角度: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 更狭义: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角度: 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特性{没有明确目的、偶然发生的不算}、耦合、动力性{抚养、养育不算}、社会性历史性文化特征) 二 教育要素 (一)教育者:是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具备必要的知识,资格,规定) (二)学习者:非“受教育者”“学生” 特征: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c不同的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同 d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 教育形态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赖以运行的空间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 注意三方面: a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b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 ,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c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英:沛西·能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源于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法:利托尔诺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 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 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 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 农业社会的教育 1、 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 2、 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a、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 工业社会的教育 1、 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 2、 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对应着记忆) a、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d、 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 大。 (三) 信息社会的教育 1、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大致记忆) 2、 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a、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学校的类型;学校教育网络的建立;学校市场化; 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学校教育观念方面的改革。 b、 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c、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解释。 生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