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邹惟山《山水诗草111首》
评邹惟山《山水诗草111首》 内容摘要:《山水诗草111首》以新古体诗的形式书写自然、刻画人物,在亲近自然、观照历史、接触生活三个方面实现了有机的统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其部分诗作的分析,讨论诗人一直拥有的审美理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其价值。
关键词:自然诗 人物诗 审美理想 和谐统一
邹惟山诗选《时光的年轮》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前只是集中阅读了他的最近两年创作的十四行诗,对于其他类型的诗歌作品所知不多;因此,这次翻开诗集,首先吸引我注意的,便是其中的《山水诗草111首》。如果说在他的十四行诗中,感受到的是自然的诗情与磅礴的气势的话,那么接触其新古体诗,则能感觉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清新与清新的韵律。诗人信手拈来的自然意象与人物形象,在简洁准确的文字之间和谐共生,美轮美奂,真是让人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让我们不知身在何处,而又将走向何方。
一.别具一格的自然诗
惟山性爱自然,倾心山水,他每到一处,见秀丽景色宜人,必然题诗作赋。而令其最不能忘怀的,乃是其故乡的草木山石。《山水诗草111首》中的1-10首,便是2003年的秋天在江城里回忆故乡内江的自然山水时所作。对于生我养我的土地,诗人往往兴怀抒发,凭自生出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相比的自豪感:“山不在高神仙居,水不在深龙首扬。”[1]诗人热爱家乡,于是触手可及、举目可见之物,也饱含着无限诗意。这种自然生发的诗情,虽不直抒胸臆,亦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反复揣摩品味,请看第10首:“俩姆右首鸡公鸣,新坳尖山长山岭。雁子翅下土地双,雄狮暗卧望笔影。”寥寥数语,平实道来,却又内含着信手拈来、大巧不工的妙处。俩母山是诗人自少年时代就开始钟情之地(另有十四行组诗《俩母山的石头》,极言此地的秀丽风景与诗意人生),此诗虽然没有十四行诗的华丽,但遣词古朴,自有清新淡雅的韵味。最后一句在直白中突起波澜,“望笔影”三字暗含着诗人对家乡山水的全部期许,因为在诗人看来只有如是土地,才能孕育出风流人物、优雅诗篇。再看《山水诗草111首》中的第2首,写诗人年幼时与祖父二人出门采猪草的经历:“凤凰山下凤凰游,祖孙二代凉悠悠。日出东山即出门,日落二峨水长流。”农家劳作非常辛苦,可是在诗人笔下却幻化出一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风光,隐约有着五柳先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神韵,又暗含东坡“绿水人家绕”的悠然自得。对于家乡山水的骄傲与自豪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再看《山水诗草111首》中的第93首:“龙蛇山川数十里,白云飞渡绕青松。青狮一头卧山崖,吼出胸中百年风。前瞻明月两堂水,峰峰壑壑在掌中。乱石丛间古贤居,天地灵气于此钟。”此诗寓情于景,有一种运动之势,有一种历史的气韵,同时也有对于特定自然地理的理解与写照,也许是诗人对于故乡情感的集中抒发。
在描写家乡的诗篇中,如果说诗人表现出的更多是一种壮怀激烈的热情,那么在游历各地自然山水的时候,则更多以一位富有禅趣的哲理诗人出现在读者面前。看似简单直白的语言与词语,仔细品读又能体会到语言当中饱含的诗意与情趣。如第15首:“青山青水大青果,兰天兰叶小兰河。小酒小菜有点醉,长街长楼频走过。”乍一读来,此诗对仗工整巧妙,在平仄与韵脚上却又不尽切合。若是反复揣摩,再读注解,方懂得全诗的意义:前两句极言诗人所游鸡公山景色之秀丽宜人,更暗含门下弟子李青果、刘景兰的名字。当此之时,青山绿水、人间胜境,高徒满座、师生欢畅,那么“小酒小菜有点醉”也就是顺理成章而理所当然的妙趣了。酒后微醺,师生同行,漫步于街道楼宇之间,畅谈文学、人生、哲理和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2],曾不知虚名浮誉、尔虞我诈,以至于“世界末日”了。
正是有了这番气度与胸怀,先生在面对自然风光与文化传承的交错重叠时,才能展现出乐观的心态、悠然的情怀和超越的态度,于是诗歌也就增添了一份胜过常情的温暖。在《山水诗草111首》第32首中,诗人这样写道:“滕王阁上观神女,秋水广场望云薇。文化大树根深远,太平洋里云水激。”王勃的《滕王阁序》闻名已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众人皆知的审美典故;而先生之意却不止于此。他以一种比较的眼光,自信千年文明古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传统文化必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因此“太平洋里云水激”既是一种美好愿望,也是对中华文化在当下世界的合理预期。本诗作于2004年,在此八年之后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归属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可知先生所言不虚。
除了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激昂,惟山诗歌还经常体现出对历史与自然的哲学思考。在诗人看来,有限的历史总是要融入无限的自然景致之中。因此,在路过新野庾信故居时,诗人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第55首):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有如“白河浪花败又开”,而王侯将相、功名利禄,远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