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储瑞耕-一生散发正能量
储瑞耕:一生散发正能量
储瑞耕,中国第一家《杂文报》创始人、中国新闻史上持续时间最长(20年)的《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的主笔,“韬奋新闻奖”河北第一人。储瑞耕为人、为文、为事,都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他像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火球,照亮他人,驱散黑暗,温暖四周。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闻事业,源源不断地散发着自己这一独特的生命个体所拥有的正能量:论事业,他性命以寄;论社会责任,他炼石补天;论评论的大胆,他直批权贵;论舆论监督,他殚精竭虑;论业务,他近40年笔耕不辍,几千万文字,累累著作;论人格,他始终坚持一个新闻人的道德操守;论成就,他一个非新闻专业出身的门外汉,硬是获得了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一、性命以寄:为事业豁出命去
储瑞耕自律极严,作为一个新闻人,他要求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重正义感,讲求道德操守,无私无畏,光明磊落,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处世观、成就观,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并一生一世为之努力。
储瑞耕心脏不好,患有永久性房颤,20多年来,多次出现吐血、心衰、病危现象,反复折腾,在采访过程中心脏病多次发作,甚至体验到强烈的濒死感。
1993年6月8日,储瑞耕到河北省保定市白沟镇采访,与白沟镇党委、县粮食局、天翔服装厂等负责同志座谈“进一步创业”问题,直至深夜。次日上午,他继续走访,中午到达新城,接着与中外合资企业旭日织带公司的负责人座谈,进行采访,一直没有休息。在回转石家庄的路上,储瑞耕感到心脏严重不适,只得停车,休息服药,继续前行……后写作两篇“杨柳青”言论《自立于天地之间——“旭日”访谈点评》和《“车轱辘隆了拿一拿”》。
1995年4月下旬,储瑞耕去鹿泉市采访一起两村斗殴事件,当地乡干部为逃避责任而说假话,储瑞耕气得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质问:“你们怎么能如此掩盖事实真相?”话音未落,强烈袭来的心脏剧烈不适,逼得他瘫倒在沙发上。
1995年11月初,储瑞耕到阜平采访,深入硫铁矿井,当时心脏出现严重不适。
1995年12月25日,储瑞耕与《共产党员》杂志副总编辑何玉兴等几位一道去邯郸市永年县了解访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问题,半路心脏十分难受,只好到邢台求医,经医生诊治,午后稍有缓解,便继续南行,16时30分到达永年。接着同县委组织部同志座谈、接待文教局来访者等,晚上继续座谈,又直到深夜。
次日,他在日记里记下了这次“濒死感”:
昨天夜里11时许,在永年宾馆,我感觉周身发冷,不能平卧,心区难受,有濒死感。挣扎着起床,穿好衣服裤子(省得万一有事还要麻烦他人)。半小时后,仍然未减轻,顺手用一只橘子掷向旁边床上睡得正香的何玉兴。与县委组织部同志取得联系,急送永年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心力衰竭”,遂采取输液措施,强心利尿。今早,病情得到缓解,县医院派了医生,直接护送到石家庄,住进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接着治疗。
因为他的心脏病太严重了,先后于1990年和2004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开胸做心脏手术两次:第一次直视成形;第二次把心脏主动脉瓣换成金属主动脉瓣。他胸膛里永远有两只小闹钟在嚓嚓地响,他必须每天定时服用抗血凝的药(不然就会形成血栓)……2005年10月在北京准备做第二次心脏手术的日子里,他在日记中写下:
“死的感觉”怎么样?犹如进了一口深井,黑暗中坠下,不断地坠下;浑身发冷,极度的孤独感、恐惧;脑子中的印象散且乱,越来越不清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细微;那时节,最末了,产生一个鲜明的念头:我对一切已经不再需要负责任,失去了一切负担;告别,永别;于是,一切释然;意识没有了,失去,失去,失去,满眼的灰蒙蒙,满耳的微弱的嗡嗡声;不再恐惧,不再留恋,放弃一切,放弃一切,一切都放弃了。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依依稀稀,听到妻子、儿女在呼唤我,可我已经无力回答,这“希望能够回答又无力回答”令我极度痛苦,心脏和脑袋都像要炸裂,然而,一切都是毫无办法!于是只好听命,任由它去,撒手,撒手,撒手……
即便如此,他从没想过退出新闻一线,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储瑞耕认为,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力”,由作品、人格和实际社会工作三方面构成。从这个重要意义上讲,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报道者、评论者,而且是社会生活改革、建设等的实际参与者、工作者、促进者和推动者,要源源不断地散发出自己的正能量。储瑞耕一直践行着:此生选定了新闻这一行当,必须兴趣以寄,精力以寄,心血以寄,性命以寄,“使名字活在自己的作品上”。取平常心做非常事,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对新闻界一定程度存在的“庸、疲、懒、奢”之风,储瑞耕的“性命以寄”,难道不具有警醒意义吗?
二、批鳞直言:不畏权贵敢直声
2001年12月李真腐败案发,12月21日,储瑞耕以自己真实姓名在北京千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