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高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真题 ·指导考点 ·技法训练 ·检测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考点,考查题型是翻译题,考查范围是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虽然没有对其单独设选择题考查,但这一考点一直在翻译中间接考查,因此复习时也不容忽视。不理解虚词,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对于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精讲 ——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平常学习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因为在文言翻译题中,则常常会涉及其他的虚词,所以在复习时掌握必要的补充知识,才能有备无患。 “虚词的用法”指的是虚词的词性、语法功能和在句中的关联关系(词法、句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但是,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含义,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要懂得并能判断或加以具体解释虚词的词义和用法,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着对这些虚词的掌握情况随意去历数那些常见文言虚词所具有的那些意义和用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机械地套用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辨识和运用,真正读懂和领会、掌握和解释词句中的某个文言虚词的特定意义和用法。 虚词在课标全国卷中的考查一般以翻译题的形式出现,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 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1)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2)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的词替换。句中的“于”一般要译为“在”,“之”一般要译为“的”。2. 不必译出的虚词——删(1)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3)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4)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 [解析] 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与例句同义;A项,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C项,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指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卫嗣公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吏乃舍之。嗣公为关吏曰:“某时有客过而所,与汝金,而汝因遣之。”关市乃大恐,而以嗣公为明察。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关键虚词:之(第三人称代词,代指客人)、因(副词,于是,就)、以(介词,用、拿)、乃(副词,才)、第一个而(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可不翻译)、因(副词,才)、以……为(……认为……)译文:(卫嗣公派人假扮成商客经过关口的集市,)掌管关口集市的人责难他,于是他用金子贿赂掌管集市的官吏,官吏才让他通行。卫嗣公对掌管关口集市的官吏说:“某个时候(曾经)有个商客经过你的关卡,给了你金子,你才放行。”掌管关口集市的人便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法点拨 ——理解文言虚词六招1. 词语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所考虚词在两句中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此句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果通顺,则相同;反之,则不同。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返回目录考点 ·技法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解析] A项中的后一个句子,“以”是“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