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绿色防控对策.docVIP

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绿色防控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绿色防控对策

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绿色防控对策   摘要 采用地块抽样法,2010—2013年对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比较春、秋茶采摘方式、套种豆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不同管理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发生程度的关系,发现及时分批采摘茶叶、严禁茶园套种豆类等作物、及时除草等措施对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依据调查结果提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环境条件;绿色防护;江西遂川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37-01 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重要吸汁害虫,遂川县各茶区都有发生,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叶嫩梢汁液。雌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株叶芽卷曲、叶片硬化、叶尖,呈鸡爪叶,叶缘红褐焦枯[1-2]。遂川县狗牯脑茶享誉中外,2010年种植面积4 733 hm2,茶小绿叶蝉发生面积3 076 hm2,占种植面积的65%;2011年种植面积5 400 hm2,该虫发生面积3 672 hm2,占种植面积的68%;2012年种植面积6 800 hm2,该虫发生面积4 828 hm2,占种植面积的71%;2013年种植面积8 667 hm2,该虫发生面积6 197 hm2,占种植面积71.5%。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如防治不当,可直接造成经济损失9 000~30 000元/hm2。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0—2013年,选择采摘春茶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每地块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叶。每隔7 d调查1次,每年共调查48次。调查时对坑垅、山腰、山顶茶树分类进行。 1.1 不同采茶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0年,选择采摘春茶、春茶—秋茶2种采茶方式地块,调查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情况。按照不同采茶方式种植面积的1%确定调查地块面积,每地块同时调查坑垅、山腰、山顶3点,采用5点取样,调查20丛,每丛调查100片叶,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2 不同种植方式害虫情况调查 2011年,选择茶叶、茶叶—大豆(套种) 2种类型茶叶地块,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的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1.3 不同管理水平(除草茶园与未除草茶园)害虫情况调查 2012年,选择无杂草茶地与杂草丛生茶地2类管理水平不同的地块,对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与1.1相同,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 茶小绿叶蝉主要为害嫩叶、嫩芽。成(若)虫 喜欢栖息在芽下2~3叶背面及嫩梢上。雌虫产卵可造成机械损伤。芽叶萎缩、芽尖、叶缘呈红褐色,致使茶叶质量下降,碎片增多、泡茶后伴有焦枯涩味。每年3—4月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0 ℃以上时茶小绿叶蝉便开始发生危害,旬平均气温恒定在15~25 ℃,时晴时雨,日雨量不大(RH80%)时,发生危害严重。每年出现2次发生高峰期:第1次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春茶采摘后;第2次发生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于秋茶采摘后,11月下旬后开始越冬[3-4]。由表1可知,6月初,该县茶小绿叶蝉呈暴发式增长,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虫发生情况又呈小高峰上升发生趋势,但较前一次发生较少,11月底发生逐渐减少,并转入越冬阶段。 气候变化、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茶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差异的重要因素。适宜温度,降雨日多,时晴时雨天气,雨量不大年份,茶园肥力强,茶叶生长茂盛,茶芽幼嫩和杂草丛生或套种豆类作物,虫源发生增加。据调查,2010—2013年遂川县茶小绿叶蝉每年发生面积约以2%速度递增,2013年5—8月由于高温、干旱,茶小绿叶蝉仍以1.5%的速度增加。 2.2 不同采茶、种植、管理方式与虫害的关系 按照采摘春茶、春茶—秋茶不同采制方式,春茶、春茶—大豆(套种)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与否不同管理方式等几种情况,将2010—2013年的调查数据表进行分类统计显示(表2),仅采摘春茶地块的茶小绿叶蝉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7~8头;而及时分批采摘春、秋茶叶地块茶小绿叶蝉发虫量较低,平均百叶虫量为6~7头。 茶小绿叶蝉能在豆类作物越冬越夏。若茶园中套种豆类作物,茶园中茶小绿叶蝉虫源增加,该虫为害加重,一般情况下,套种豆类作物茶园百叶虫数要增加50~70头。 雌虫栖息、产卵有趋绿性,茶园管理不好,杂草丛生,为茶小绿叶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产卵场所,虫源明显增加[5]。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杂草生长茂盛地块的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是除草茶树的2~3倍。如遇气候适宜年份,茶树虫源发生较多,杂草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