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宁端午灵符进入国际论坛
海宁端午灵符进入国际论坛
端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实它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有着很丰富的文化意义。比如浙江海宁至今遗存的吴越端午民俗事象,近年来引起了国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悬挂钟馗像和张贴灵符,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民俗事象。《浙江风俗简志》介绍:“传说五月是‘恶月’,端午是‘鬼日’,有恶鬼作祟,故民间家家贴驱鬼符于其室。”对此,笔者在浙江海宁作过两次采集调查。
第一次采集(1985年端午节)
海宁以前有各类祠庙340多座,后来一一废去。斜桥凌家亭子的云林寺,是在1985年由当地百姓自发筹资重建的。寺内供奉张六相公菩萨,开光仪式就在这一年端午节,届时有“撇符”。笔者得知消息,专程前往采访。
张六相公是宋代一兵部侍郎,因治理浙西海潮捐躯而被谥“海潮王”。乡人感恩,为之修庙作民间祭祀。
新落成的云林寺有些规模,那天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一片繁胜。正殿上搭起了戏台,演出海宁“非遗”项目皮影戏《闹龙宫》等剧目以助兴。据说,过去云林寺举行庙会,分三天迎游,故事(节目)近百堂,牵动海宁、桐乡两县十多个乡镇的百姓数万人,是海宁庙会中的典范。
偏房内一位七旬有余的道士正在挥毫“撇符”,需求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老人两三分钟撇一张,分发一张,以满足需求者祀求国泰民安的心愿。
凌家亭子附近盛行端午贴灵符驱鬼神的风俗,因此每到端午,云林寺庙祝便将灵符相送百姓,作为一件善事来办。
近中午,老人坐下休息,笔者的一位在该庙做事的熟人乘机介绍。老人叫张应昌,是一位火居道士。他说,如今庙宇靠当地民众筹建,所以今天他一早开始,撇符不止,也是为着回报民众。他强调,端午贴灵符是当地百姓一年生活中的习俗大事,希冀吉祥平安。
撇符这等高超的手艺,当时在海宁全市范围内几乎无存,当然在28年后的今天基本绝迹。张应昌用较多的时间讲述端午贴灵符禳灾避邪的风俗。他说,此等事人有则有、人无则无,完全是一种信仰,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非做不可的风俗。他还谈到张天师撇符捉鬼和钟馗驱邪禳灾的灵异故事,都是这个意思。至于撇符本身的手艺,他说这完全是熟能生巧或者功到自然成。谈到此,笔者的朋友王祖德把笔者也想得到他这一墨宝的事,很客气地提了出来,张应昌欣然答应,还说给你撇一套四张,叫“四季平安符”。说完,他站起身来,提笔醮墨挥毫,仅用七八分钟时间,四张灵符撇成,并盖上了“凌家亭子三宝大”的红印,作为端午节云林寺张六相公开光仪式之礼物相赠。
灵符分别书画朱天君、岳天君、赵天君、哪吒天君,尤以朱天君一张,笔致特殊,似书法非书法、似绘画非绘画的,两者结合更胜一筹,也更为传神。张应昌下笔果断,起笔轻易,粗中有细,速度之快,尤似一笔通天。故所以说其笔法不能称“画”,也不能谓“书”,只有用它的传统专用名字叫“撇”,即“撇符”才恰如其分。
第二次采集(2011年5月1日)
笔者曾草涂《端午节仪式符号研究》的拙作,参加“2011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得到了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重视。他们特地来电告知,认为该文很有特色,但略显单薄,最好还能增加一些分量,比如再作调查采集,内容上得到补充,观点更鲜明,论据更充分。笔者听后思考许久,感到难办,因为目前能撇符的老人实已难找。
正当为难,笔者却在一次到盐官春富镇拜访友人张鹿亭时,无意中见到了他家大门上贴着两张已经破旧、漶漫的灵符。笔者赶快问明情由,方知是出自斜桥镇东九旬高龄的散居道士王雪宝之手迹,是2010年端午节贴上去的。
张鹿亭平素里喜好堪舆之学、留意“风水”之说,与王雪宝一直有些往来。
笔者当即托张鹿亭与王雪宝联系,选定在5月1日登门拜访,采集撇符这一民俗事象。那天上门,王雪宝一身俗装,体格强健。相谈之后得知,他原来是前文所提的道士张应昌的师弟,平时家居,民间有祭祀,他就会合伙拜忏,穿着道衣戴著道巾做道场法事。当笔者提出请教“撇符”一事后,他满口答应,拿出了纸墨笔砚,不到半个小时撇了四张灵符。
王雪宝告诉笔者,灵符是镇邪恶之宝。他说,端午是个“鬼节”,五月之时鬼出来作恶,灵符上撇了“天神四将”,贴在大门上,鬼见了便逃。据王雪宝介绍,每张灵符的结构,分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他说,灵符上端称谓“九笔符头”,必须由九笔完成,不可多一笔,也不可少一笔。灵符下端是正符人物“天神四将”,分别是三眼马(灵耀)天君,手持武器为戟;二是暴眼赵(元坛)天君,手拿武器为藤鞭;三是青面温(琼)天君,手持狼牙棒;四是岳(飞)天君,手握长枪。每张灵符中段盖有一枚“道经师宝”的大红印章,使之稳如泰山。端午节将灵符贴在门上,保护全家一年平安。目睹王雪宝的手艺,听了端午灵符的来由,笔者体会到了民俗文化的作用、地位和影响。
不过,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