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红楼梦》看茶和食用之关系
由《红楼梦》看茶和食用之关系
摘 要: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但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它的使用范围渐渐由饮用扩展开来,产生了食用价值,实现了“饮”与“食”极为巧妙的结合,如饮用时伴以茶果,以茶泡饭、熬粥、做茶面子等,这些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关键词: 茶 食用 《红楼梦》
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1]P3“一云早取为茶,晚取为茗。”[1]P114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正如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言:“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历史发展和人们饮食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求精,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料了,其作用绝不仅限于饮用,而是与食用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食用方面的价值,形成了独特而巧妙的“饮”与“食”的结合。这些在《红楼梦》[2]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及。
一、 以物佐茶:“姨妈在那里摆茶果子呢”
所谓佐茶,是指茶在饮用过程中,不再是单纯地喝,而是辅以相应的点心、果子之类,这种佐茶之物便称之为“茶果”或者“果茶”。
据有关资料记载,“茶果”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唐代修撰《晋书》时是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的,兼采用笔记小说的记载,间或参考其他文献,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得出,在晋代不仅已经形成“茶果”的系列食品及其概念,而且很可能已经在使用“茶果”这个词了。茶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卷下《七之事》之中,十分详细地讲述了所谓“茶果”就是喝茶时的佐茶之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饮食史上,关于佐茶之物的称谓并不统一,“茶果”,“茶食”、“茶菜”、“茶豆”等相关名称的使用比较混乱,因此同样的名称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4]P275不过,一般来说,茶果是指各种细巧茶食,主要是果子,茶食是指包括茶在内的糕饼点心之类的总称。[1]P35-40
《红楼梦》中提到“茶果”或曰“果茶”的地方是相当多的,我们先来看看相关例子: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姨妈在那里摆茶果子呢。……”(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茶果来留他们吃茶。(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只见智善来叫智能去摆茶碟子,一时来请他两个去吃茶果点心。(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彼时袭人之母接了袭人与几个外甥女儿,几个侄女儿来家,正吃果茶。(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在以上几个例子中,都提到了在饮茶时佐以果子点心等物。以物佐茶这种饮用习惯有着相当长远的历史可考,据《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1]P32可见此风在战国时期即有。有关这方面的记载还有很多,如《晋书·桓温传》即曰:“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柈果茶而已。”而《大金国志·婚姻》也言“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戚]属皆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陆游在其诗《听雪为客置茶果》中写道:“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不飣栗和梨,犹能烹鸭脚。”[5]P80这些都是以物佐茶饮用习惯的体现。
这种饮茶时伴以他物的食用方法,在清代也很流行,如《清稗类钞》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记述,如“镇江人之啜茶也,必传以肴。肴,即馔也。凡馔,皆可曰肴,而此特假之以为专名。肴以猪豚为之。先数日,清以盐,使其味略咸,色白如水晶,切之成块,于茗饮时传之,甚可口,不觉其有脂肪也。”[6]P6319“盖扬州啜茶,例有干丝以佐饮,亦可充饥。干丝者,缕切豆腐干以为丝,煮之,加虾米于中,调以酱酒、麻油也。食时,蒸以热水,得不冷。”[6]P6320“长沙茶肆,凡饮茶者既入座,茶博士即以小碟置盐姜、莱菔各一二片以饷客。客于茶赀之外,必别有所酬”[6]P6320等,可见茶饮时佐食之风之甚。具体分析,关于饮茶时伴有佐食之物,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将伴茶之物与茶分开,一种是将一些佐料加入到所饮之茶里。其实,关于饮茶时伴有佐食之物,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如明代的屠隆在其《考槃余事》中便言明自己的态度:“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点之际,不宜以珍果香草夺之。……若必曰所宜,核桃、榛子、杏仁、榄仁、黄米、栗子、鸡豆、银杏、新笋、莲肉之类,精制或可用也。”不过,屠隆对此并没有坚决否定,而是认为在“必曰所宜”的时候,“精致或可用也”。
关于后者,也有不少人颇有微词,如明代田艺衡就对之表示不满,认为 “今人荐茶,类下茶果,此尤近俗,纵是佳者,能损真味,宜去之。且下果必用匙,若金银,大非山居之器,而铜又生腥,皆不可也。若旧称北人和以酥酪,蜀人入以白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