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后殖民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后殖民解读

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后殖民解读   摘 要:2012年一部充满印度风情的电影——由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e)一经上映便博得一片喝彩,后又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拿下第85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音乐、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在内的四个奖项。作为一个分析样本,这部电影改编自加拿大作家的小说,由好莱坞运作出品,导演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华人,讲述的是一个印度人的故事。片中涉及到多宗教和多元文化形态等问题,它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也引起了一股解读热潮。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解读影片中蕴含的殖民文化意识形态。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少年派 文化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李安突破了某些好莱坞惯有的对于异文化的夸张化描写,借鉴了第三世界电影的特点来刻画一个好莱坞式的故事。主人公少年派是一个生长在法属印度殖民地的少年,他所在的邦宣布了独立,印度政府将收回他们的地产,最终导致全家人走上移民加拿大的道路。这为本片披上了一层后殖民主义电影的味道,也给李安钟情的对于文化身份的拷问发挥了空间。 一、朋迪榭里的文化意喻与文化混杂性 少年派成长于印度的朋迪榭里,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李安施以浓墨,将朋迪榭里渲染得五彩斑斓,也为观众渲染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李安曾说,他从未考虑过在朋迪榭里以外的地方拍摄少年派的童年生活。这不仅因为朋迪榭里的无边美景,更因为朋迪榭里独特的文化形态。朋迪榭里曾是法属殖民地,后在英法战争中不断易手,直到1954年才由印度接管——这正是派和家人远走他乡的直接原因。朋迪榭里独特的文化构成与它的殖民史分不开。殖民者的强势入侵带来了强势文化,这极大地冲击了本地文化。虽然朋迪榭里独立了,但殖民史却刻在了它的骨子里,并影响至今。 印度在殖民主义下获得了独立,但派的家庭和他们的文化身份却在这种境地中显得模糊了起来,他们究竟是印度人,法国人还是加拿大人?这是所有后殖民社会的流浪者所不断拷问的问题。派的漂流象征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虽然派的父母会说法文,却不得不面对德帕迪约饰演的白人法国厨师的刁难。咖喱是没有的,只能吃法国人的食物。派的父亲于是怒吼到“你只是一个下人!”在这艘装载着“下人”的殖民主义大船里,派他们只能得到同样是亚裔的佛教徒的关心。亚裔的种族身份在这时候形成了一种文化想象上的团结。随即少年派及其家人所乘坐的油轮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风暴而导致了沉没,那貌似泰坦尼克号般沉没的大船象征着殖民主义的过去被埋葬了,派和印度人成了彻底的文化孤儿。他既没有了对象征着他和故土关系的红头绳的依赖,亦缺失现代文明的关照。 在朋迪榭里,印度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教并存,颇有盛唐遗风。也正是这种背景使得少年派有机会接触到多种宗教。但就如少年派的父亲所说,“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不信”,朋迪榭里还有一个以建立无国界、无论宗教信仰为宗旨的黎明之村。在派身上处处都渗透着这些地缘背景对他的影响,从开始对各个宗教的犹疑,到成为多宗教信仰者,这些都是朋迪榭里独特的文化给他留下的烙印。文化的所有形式都处在混杂性的过程之中。混杂性的重要并不在于能够追溯两种本原,而是让第三种从中而出,混杂性是令其他各种立场得以出现的“第三空间”。在漂流中,少年派和具有象征意味的猛虎由对抗到共处,再到分别,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观照,这一具有隐喻性的过程更像近代东方文明的蜕变和演化,从某种意义上,派的精神状态就是朋迪榭里的真实写照。 二、西方理性主义与东方非理性主义的碰撞 在电影中,导演不仅展现了多种宗教的碰撞和选择,更延展出来两条冲突更加激烈的线索:一个就是以少年派的父亲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一个就是以少年派的母亲为代表的宗教主义。少年派的父亲因为生病所以奉科学为圭臬,而少年派的妈妈虽自认为是个新人类,却不断向自己的孩子传承着印度教,因为“妈妈认为宗教是她和过去唯一的联系”。母亲为了父亲与家庭决裂,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正隐喻着印度,甚至是整个东方文化与西方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也隐喻着现代性的“理性化”过程,掩盖和压抑了其内在的矛盾冲突。父亲所代表的理性主义和现代性,以强势的姿态将母亲所代表的传统文明从历史中抽离,这一过程与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入侵和侵蚀相对应。 这种入侵并没有随着殖民地的独立而消失,反而产生了更加激烈的碰撞。理性与宗教,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等所有矛盾延续下来,都凝结在了少年派的身上。影片主人公少年派在印度长大,在少年时,是一个自行信仰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对神的称呼多种多样的孩子,这可视为是印度后殖民境况的一种表现,即殖民之后文化殖民造成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混乱与困惑,但在影片困惑这一点中同时又与一种被诱惑的幸福感同在,少年派表现出了极大的虔诚与好奇心,他的天赋令他被神秘主义深深吸引着,他代表着生长在这片殖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