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岳衡山抗战时期教育抗战文化活动.docVIP

试论南岳衡山抗战时期教育抗战文化活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南岳衡山抗战时期教育抗战文化活动

试论南岳衡山抗战时期教育抗战文化活动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南岳衡山的抗战文化活动也反映在教育方面,而且成为一支不可抗拒的抗战文化生力军。教育抗战文化在全国影响深远,也应该发扬光大。 【关键词】南岳衡山;抗战时期;抗战教育文化活动 一、国共两党合作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自抗战爆发及至1938年底,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大片国土、独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使得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上层人士认识到游击战争的作用。蒋介石适时提出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战略方针,接收了共产党人关于由国共两党合作举办游击干部学习班的建议,并请中共方面拟定计划。周恩来、叶剑英随即研制出一份《游击干部训练教育计划大纲》提交给了蒋介石。于是,由国共党全作举办的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于1939年2月在南岳诞生。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班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白、李默庵先后任教育长,共产党人叶剑英任副教育长;30多名八路军干部任教官。蒋介石、白崇禧、陈诚、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共两党要人及日本反战同盟成员鹿地恒等,都曾到南岳衡山游干部进行专题演讲。越共领袖胡志明(当时化名胡光)也在南岳游干部学习和工作过。 南岳游干班本部设于南岳镇集贤峰侧白龙潭畔的圣经学院(基督教学校),风景优雅宜人。班本部设政治部、机要室、教导处、总务处等办事机构。学员组织采用军队建制,设部队统辖。南岳游干班,国共两党合作在南岳衡山共办了三期,培训学员3042人,毕业后分别去各战区敌后战场,成为中国开展抗日游击活动的强大骨干力量。 二、省立衡山乡村师范的抗战教育活动 抗日战争前夕的1936年初,省立衡山乡村师范(简称“衡师”)创办于南岳衡山之麓的衡山县城,后又搬迁于南岳后山古镇渣江。其学校是在一批爱国进步老师的组织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推动下,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代里坚持办学的。他坚持抗战民主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宗旨,培养了一批批有志抗战救国的革命青年学生,并由学校带领学生到湘南山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培育抗战种子。 校长汪德亮毕业于清华大学,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先后求学于美国彼得堡师范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但他为了献身于其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教育实验区工作,毅然辞去高校的教授职位,来到河北保定县教育局实验区担任教育部主任,然后又来到平民教育会的湖南衡山县实验县创办的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致力于乡村学校教育和乡村社会教育。他提倡科学与民主、学术思想自由和乡村建设。其办学思想是教育与社会打成一片,希望学校社会化,希望教育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挽救国家。所聘用的老师大多是左翼进步人士,乃至共产党人。其时,学校十分重视军事教育,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和学生参加全省总集训2个月、协助当地民众训练1.5个月之外,学校还紧紧围绕神圣抗战为进行战时军事教育、宣传抗战、参加抗战,还在校内经常举行时事报告会,集中陈列抗战书画,展览救亡报刊,出大型抗战墙报,唱救亡国曲,演出抗战剧,举办抗战演讲会等活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乡村小学教育实习、乡村社会调查、县乡政民工见习等活动,训练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校内教育学生一面读书,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进步活动。通过衡师各种抗战救亡教育活动,先后有两批学生奔向延安,还有大批学生投奔新四军和抗日战斗前线。 三、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华北、平津地区无情战火迫使北平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到其时处于抗战大后方的湖南长沙。1937年9月,3所大学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安排,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蒋梦龄(北平大学校长)、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以及杨振声、胡适、何廉、朱经农等为筹备委员。其本部设在长沙小胡门的韭菜园,其文学院因校舍紧张而迁到南岳衡山白龙潭上方的圣经学校。其时文学院内胡适任院长,朱自清任中文系主任,叶公超任外文系主任,冯友兰任哲学心理教育系主任,刘崇任历史社会系主任。闻一多、汤用丹、叶公超等著名教授,以及外国专家和诗人威廉·易卜生等陆续来到南岳。他们和血气方刚的学生从炮火连天的华北前线而来,内心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心有愤怒和仇恨。尽管南岳圣经学校其时远离炮火纷飞的战场,但时值国难当头之际,饱受兵慌马乱之苦的师生们感受更深的是忧国忧民的义愤,呼声更高的则是抗日救亡的呐喊。 文学院的学生虽在南岳有身之所,却并无安心之日,多利用课余假日组织抗日求救亡宣传,纷纷深入南岳街头、企业、农村、部队去演讲、演剧和教唱抗日歌曲。他们将耳闻目睹的日军侵华暴行向广大民众宣传,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抗日怒潮。 四、湖南第四届高中学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