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随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随札

读《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随札   摘 要: 李时人、蔡静浩先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是目前可见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最佳注本,该书校勘严谨,注释允当,从辨字、释义、通文等方面对《取经诗话》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可供商榷的问题,本文便举出数例,乞教于大方之家。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 俗字 词汇 成书年代 偶然 《入大梵天王宫第三》:“偶然一阵凡人气,大梵天王问曰: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气?”又《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 按:“偶然”一词文献中常见,《汉语大词典》收两义项,一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一为“间或,有时候”。从各年代例证来看,基本上可用以上两义概括。然而仔细品味《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两个“偶然”,若要解释为常见含义,恐怕就不太妥帖。我以为“偶然”有“突然、不曾预料”之义。《入大梵天王宫第三》中讲的是三藏一行人在猴行者的带领下方能进入天宫,而大梵天王却不知。是突然闻到凡人之气才得以知晓。《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中是讲猴行者敲地来唤出蟠桃所化之孩儿,前两个孩儿因为年岁不够,猴行者均不满意,继而“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这里的“偶然”其实是必然,只是敲的数量较前两孩儿多,时间长,从而当他出现时有突然、猝然之感。“唐代诗人慕幽有《灯》诗:“忽尔思多穿壁处,偶然心尽断缨时。”“忽而”、“偶然”对文,其义相同。又有南宋岳珂《桯史》卷十一:“题六言于上曰: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这里讲的是蝴蝶命运的不可预料,突遭横祸。元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我恰才饮了三怀酒醉了,偶然睡着,一梦中直到家乡,见我一双父母如此贫穷苦楚。”这里的“偶然”指未曾料到。又如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一日,众人偶然高兴,说起打秋千,一哄的走到架边,不见了索子,大家寻将起来,筑玉夫人与如霞两个多做不得声。”这里的“偶然”显然是指“突然”,一时兴起而欲打秋千。 忩忩 《入九龙池处第七》:“猴行者曰:我师看此是九条馗头鼍龙,常会作孽,损人性命。我师不用忩忩。”校注云:忩忩,指忧愁不安之貌。字又作“怱怱”,同文。 《入竺国度海之处第十五》:“入见街市数台,忩忩瑞气,人民马轿往来纷纷。”校注云:忩忩,犹纷纷,极言其多。此云“忩忩瑞气”,本书第十六节云:“瑞气盈盈”,皆言其多。 按:“忩忩”有忧愁不安貌之义,在文献中常见,校注所言是。其正字当作“悤”,《说文》:“悤,多遽悤悤也。从心、囱,囱亦声。”“忩”、“怱”均为后起字形,却逐渐取代了原字形。《正字通·心部》:“悤,隶作怱。”囱、匆形近,当知《正字通》所言非虚。“忩”则更为“悤”、“怱”之俗字,囱、匆两部件较复杂,故人们取声近之“公”代之(皆为东韵)。《宋元以来俗字谱》中“葱”俗字作“ ”、“总”俗字作“捴”;《敦煌俗字典》中所录甘博004-6《贤愚经》敦煌写卷“怱”亦作“忩”,皆可为证。心多遽则为心不定,则为忧愁不安,可见此义由来久矣。后人更有写作“匆匆”者,如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当然,此词还有一“匆忙”之义项,今更为常见。 同样地,“忩忩瑞气”即“葱葱瑞气”,只不过省去草头而已。“葱葱”常与气象连用,形容气象旺盛、浓厚,多有褒义。《汉语大词典》便收“葱葱”此义项,其例如:李白《侍从游宿温泉宫作》诗:“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吾见其文顺而不乱,色纯而不杂,以日映之,瑞气葱葱而起。” 无千无万 《入鬼子母国处第九》: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孩儿无千无万。 按:无千无万极言数量之多,此用法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可见。如元代《五代史评话·五代唐史评话》卷上:“那时黄巢在长安,夜梦黑鸦无千无万,飞从西北来;有一鸦待攫黄巢头上巾,巢走避得免。”明代的民歌集《挂枝儿·想部》:“假情儿调了千千万。假誓儿发了万万千。假泪儿流了无千无万。”又如金圣叹批改贯华堂原本《水浒传》第十五回中有:“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金批:四字可笑,说大话人每用之。),都向着我喏喏连声。”可见至少在明代,此用法是颇为流行的。到了清代也能见到用例,如在著名清代吴方言白话小说《何典》第二回中有:“那四面八方到来看戏的野鬼,无千无万,几乎把一片势力场都挤满了。”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上例证均在元代之后,时间上较晚,从“无千无万”本身构词特征来看,出现的年代也不会太早。而目前对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年代也还没有达成共识。刘坚先生认为最晚在北宋,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的作者李时人、蔡镜浩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