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举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举例

高中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举例   摘要:生命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信息的传递,维持了生物及其环境的稳态。本文从细胞内、细胞间、种群以及生态系统中非生命信息与生物群落之间的信息沟通,阐释了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类型及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信息传递 中图分类号:Q-49 文献标识码:E 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细胞内、不同细胞以及不同的生物体之间。信息传递物有蛋白质、离子和激素等化学因子,也有声波、光粒子等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通过信息传递,催促生物体顺利实现生命活动,使生命个体、群体及生命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1.1以分泌蛋白为递质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的能力。分泌出的化学物质有的是结构蛋白质,有的是功能蛋白质。属于功能蛋白质的如细胞外酶、某些蛋白质类激素等;属于结构蛋白质如生长因子、血清蛋白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 1975年,Blobel和Dobberstein根据对信号作用的研究,正式提出了信号假说,其要点是:①分泌蛋白的合成始于细胞质中的游离的核糖体;②合成的N端信号序列露出核糖体后,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接触,然后靠N端信号序列的疏水性插入内质网的膜;③蛋白质继续合成,并以袢环形式穿过内质网的膜;④如果合成的是分泌蛋白,除了信号被信号肽酶切除外,全部进入内质网的腔;若是膜蛋白,则由一个或多个停止转移信号将蛋白质锚定在内质网膜上。之后信号假说得到了许多实验的支持。在核糖体上,以mRNA的遗传密码为直接模板,将一个个氨基酸装配成为多肽链,多肽链再通过内质网的修饰和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内经进一步的加工和分装,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生命活力的蛋白质。这些分泌蛋白以具膜小泡的形式,向细胞膜逐渐推进,有的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外,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分泌蛋白的行走路线为:(核糖体)分泌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1.2以电子流为递质 1.2.1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光能→电能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着能量转换。其大致过程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2类色素:一类是常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它既能吸收光能也能转换光能。在光的照射下,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使这些叶绿素a被激发而失去电子。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一种带正电荷的NADP+。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变成一种强氧化剂,从水中夺得电子,使水分子氧化成为O2和H+,叶绿素a由于获得电子而恢复了稳定。因此在光的照射下,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连续不断地丢失电子和获得电子,这样就形成了电子流,使得光能转换成为电能。 1.2.2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 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由3种蛋白质复合体组成,每种复合体中又有一种以上的电子传递体。还原型辅酶NADH中的氢离子和电子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电子传递体将电子进一步地传递到末端。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时,能量不断地减少。这些减少的能量用于合成ATP。电子传递的最后一站是氢与氧结合形成水:2H++2e+1/2O2→H2O。 1.2.3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递 当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也有了电荷的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了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已经兴奋的部位又不断地恢复到原先的电位。神经冲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神经纤维膜内的电流走向决定了兴奋传导的方向。 2.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间通信) 2.1以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衍生物为递质:神经分泌细胞→靶细胞 较典型的实例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靶细胞轴系反馈性调节。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通过血液的传递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这些激素又通过血液的携带作用于靶细胞,以促使靶细胞内的物质氧化分解。当然这种信息传递链又表现为一定的可逆性。即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