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 学案(无答案)新版 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 学案(无答案)新版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 学案(无答案)新版 苏教版

第十七课: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以及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正确认识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豁然(??? ?)? ? 俨然(???? )?? 阡陌(?? ? ?)?? 悉如( ) 怡然(?? ??)   垂髫(? ???)?? 便要还家( ) 语云( ) 郡下(??? ?)?? 诣太守(? ???)? 2.抄写以下部分: 土地平旷 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无论魏晋。 次数 21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课堂助学】 一、导入课文,介绍背景及文化常识 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并在书上标注拼音 2.指导重点拼音以及断句 3.学生反复诵读,参考注释了解文章内容 4.填空: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 桃林、进入 、 桃源、 桃源,来结构全文。 三、研读课文第一、二段 1.自主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2.第一段中的“忽逢”与哪个词照应?表现了渔人什么样的心理(神情)? 3.第二段中用白描手法,表现了桃花源哪些方面的美好?为什么写得如此美好? 四、研读课文第三、四、五段 1.自主翻译课文第三、四、五段 2.举例说明,桃花源中有怎样的社会风尚? 3.“皆叹惋”的“惋”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说明什么问题? 4.“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讨论:本文虚构的理想社会具有的意义和局限性。 五、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课外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