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人背景和IPO折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险投资人背景和IPO折价

风险投资人背景和IPO折价   摘要: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募资、投资规模及IPO 表现异常活跃。风险投资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与中小板上市的701家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风险投资人背景与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IPO价格未能恰当地反映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The scale of fund raising is large and the IPO performance is quite acti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gains extensive academic attention. This paper chooses 355 listed companies from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GEM and 701 listed companies from SZSE SME board before Dec 31,2012 as the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under pricing of IPO.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under pricing of IPO is not evident. The pricing of IPO has not shown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has on the stock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 风险投资;IPO折价;创业板;中小板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IPO underpricing;GEM;SME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64-02 0 引言 我国风险投资较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1986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由我国政府投资创办,由此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在最初的阶段是由政府主导。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两市的相继营业,我国股票市场在催生了第一批上市公司的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财力雄厚股票投资人,这些公司与个人相继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同时,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国外风险资金的流入,由此形成了具有丰富背景的风险投资市场。 风险投资对IPO成功率、IPO折价、IPO后收益等所产生的作用在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与争论焦点,至今均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造成不同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并未对风险投资人背景加以考虑。显而易见,政府背景、企业背景、个人背景、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无论在最初的投资目的与资金来源,还是投资后的管理模式与市场信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人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将以创业板与中小板数据为样本,对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是否会对IPO折价产生影响展开研究。 1 研究假设、样本与变量 1.1 研究假设 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对风险投资人的背景进行合理、清晰的分类,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人、企业背景风险投资人以及独立风险投资人是笔者对风险投资人的划分。 为克服“赢家的诅咒”①,股票市场IPO普遍存在着折价行为,平均折价率为14.8%(Ritter,1987)。风险投资人的参与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抑制IPO折价。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因为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往往是短期性的,即典型的“过桥投资者”,因此,该类型的风险投资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介入较深,即无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另外两种类型的风险投资者则往往会进行长期投资,因而有利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再者,由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目标往往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等),企业背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