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笔记为例看宋人对唐诗认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宋代笔记为例看宋人对唐诗认识

以宋代笔记为例看宋人对唐诗认识   内容摘要:文章以宋代笔记为范畴,研究宋人对唐诗的宏观认识。首先,对“笔记”内涵及宋代笔记概况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宋人对唐诗的宏观认识。基本观点概况如下:(一)宋人对唐诗的深刻体认和肯定,体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二)肯定唐诗意正、境佳、句好的长处;(三)批评摒弃唐诗浅俗、粗鄙、险怪、淫靡的短处。 关键词:笔记 宏观认识 集体无意识 长处 短处 唐诗在我国文学史甚至是文化史上,都堪称是璀璨的明珠。对处于唐代之后的宋人而言,面对如此耀眼的明珠,必然有自己的体认和观点。本文拟以宋代笔记为研究范畴,就宋人对唐诗的宏观认识做一浅探。 本文所谓笔记,即是指由撰著者随意记录而非刻意著作的文字。所采宋代笔记,有三个来源: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第一编十册,共49种,第二编十册,共45种;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9册,共60种,除去唐人所著的5种以及与《全宋笔记》重复的20种,共35种;泰山出版社《中华野史·宋朝卷》三卷205种,其中,除去非宋朝人所著的7种以及与前两者重复的76种,共122种。三者相加,共251种。这251种笔记,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涵极其丰富,其中论及唐诗的有50余种,贯穿了两宋200余年。重要的笔记著作,有欧阳修《笔说》、《欧阳文忠公试笔》、《归田录》、苏轼《东坡志林》、《仇池笔记》、《渔樵闲话录》等。研究宋人对唐诗的接受,笔记资料自然是一座宝库,不可回避。其中有对唐诗作家、作品、流派的具体评点,也有对唐诗风貌的生动概括;有认真、刻意的分析,也有不经意的集体无意识的流露。 一.集体无意识的感性肯定 在宋代笔记中,有一种现象格外耐人寻味。即:唐诗被作为评判诗人诗歌优劣的不二标准,人们往往喜欢自比或者将人比作唐人。 欧阳公顷谪滁州,一同年将赴阆卒,因访之,即席为一歌以送……其飘逸清远,皆白之品流也。——文莹《湘山野录》 材料所及为同时代人对欧阳修作品的赞扬:飘逸清远,得李白神韵。 翰林郑毅夫公,晚年诗笔飘洒清放,几不落笔墨畛畦,间入李、杜深格。——文莹《玉壶清话》 文莹认为,郑毅夫晚年诗歌风格飘洒清放,不落俗套,有的作品甚至还有李白杜甫之风。 杨诚斋:“老夫此作,自谓仿佛李太白。”——罗大经《鹤林玉露》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亦以诗歌神似李白而颇为自得。此种情绪中透露出的正是他对李白的崇敬之情。 (罗樁诗)颇有少陵意态。——罗大经《鹤林玉露》 罗大经对于杜甫,无论从其为诗还是为人方面,都极为推崇,此处称罗樁诗有杜甫之风,可见对罗樁的高度评价。 由上文可见,自比为唐人或将他人比作唐人的现象,并非存在于有宋一时一派诗人中间,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时期的许多宋人中。细究其本质,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也就是说,它与个体的经历无关,是一种超越个体经历的“种族记忆”。对于唐代诗歌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经过世世代代的沉淀,在宋人的头脑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性的遗传心理。它存在于有宋一代人的潜意识里,既不会被忘却,也不易被感知,于平时并不见得会如何体现。当适当的时机触动时,例如得见佳诗时,便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表明宋人对唐诗的深刻的感性体认与肯定。 二.对唐诗长短处的理性认识 与上述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存的,宋代笔记中还有对唐诗长短处的理性认识。宋人在对唐诗的整体观照中,往往有较客观的判断。 (一)肯定唐诗长处 宋代笔记中相关材料显示,宋人看到了唐诗的许多优点,对其加以肯定。 1.意正 所谓意,是指诗歌的思想内容。意正,是指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言志抒情内容。宋人认为,唐诗值得肯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意正。 最奇者有聂夷中……精于古体……所谓言尽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孙光宪《北梦琐言》 此中所谓“言近意远”乃就聂夷中的古体诗而言:言或已尽,但有无穷的令人深思的意蕴。而能令人深思悟道的诗歌自然可谓符合儒家传统的诗歌教化观念的诗歌,可称意正。 杜羔妻刘氏,善为诗。羔累举不第,将至家,妻先寄诗与之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羔见诗,即时回去。寻登第,妻又寄诗云:“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可谓能勉其君子以正矣。——钱易《南部新书》 此则所叙杜刘氏以诗劝诫夫君杜羔奋发图强之逸事,虽不一定确实,但客观上却证明唐诗具有儒家所推崇的警戒教育作用。杜刘氏在夫君未登第时以诗激励他上进,在夫君既登第后又以诗劝诫他戒骄。其中所涉及到的,并非文学史上的大家名家,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唯其如此,更可见宋人对于诗歌教化作用的重视。钱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