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百年奥运报道中世界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媒体百年奥运报道中世界意识

中国媒体百年奥运报道中世界意识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国际意识,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权利和义务的意识。①人类的世界意识始于地理大发现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扩张,中国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则始于鸦片战争前后。由于现代奥运会从一诞生起就带有鲜明的世界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百年沧桑历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和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而伴随其间的中国媒体百年奥运报道也成为国人世界意识演变轨迹的一种折射。 一、中国媒体早期奥运报道隐约体现出一种“世界意识”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之前的中国一向以中央之国自居,之后的中国却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一些思想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睁开眼睛看世界”,不得不从世界的高度来思考中国的命运,世界意识由此产生,植根于西方文化背景中的现代奥运会也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 1896年,当第一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的时候,西方近代体育和运动会还刚刚传入中国,中国媒体的体育报道还停留在刊登租界赛马、赛船和清廷武科消息的原初阶段。直到1904年,在清政府将体育科目写进《奏定学堂章程》后不久,天津《大公报》在一篇关于世界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到了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此后,奥运会报道逐渐登陆中国媒体: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并向国人提出了何时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何时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何时申办奥运会的问题;1924年7月7日至30日,上海《申报12条奥运消息;1928年,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媒体几乎每天刊登奥运会消息。从1904年到1928年,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称谓还大致经历了“亚力必嬉赛力会”、“万国运动会”、“世界运动会”的变化。 奥运会报道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以及对奥运会称谓的变化,体现了国人世界意识的逐渐形成,同时又推动着国人世界意识的发展。1928年7月29日,上海《申报》对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恭祝大会成功开幕以及派代表出席奥运会一事进行了报道,并指出,宋如海是体育协进会名誉干事,又是体育专家,其出席大会“正可乘此机会考察大会状况、各国运动员之精神及收集种种资料”。8月至10月,《申报》还刊登了宋如海寄自阿姆斯特丹的14篇特约通讯――《第九届世界运动会记》,详细介绍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典礼、大会职员、会场建筑、出席大会运动员以及各项比赛成绩等。这些报道对国人了解世界体育、了解奥运会大有裨益,对随后的中国奥运之行做了信息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二、旧中国媒体三届奥运报道体现了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 1932年,中国选派唯一运动员刘长春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中国正式参与奥运会的历史,也开始了中国试图通过奥运会来寻找身份认同的曲折历程。这种身份认同其实就是中国渴望在世界赢得尊重和地位。 这愿望因为中国代表团的三次铩羽归来而大打折扣,但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国队的参赛,却极大提高了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热情。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运动员大多在预赛中被淘汰,中国媒体在奥运会期间刊登中国代表团的报道数量也较少。(参看表1) 表1所示,1932年、1936年、1948年奥运会期间,《申报》关于中国代表团的报道数量分别为5篇、29篇和52篇,仅占报道总量的4%、10%、22%。占据各媒体奥运会报道版面的大多是关于奥运会赛事、其他国家代表团及其运动员的报道。如1932年奥运会期间,《申报》除刊登《第十届世界运动会,中国选手最受人注目》、《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第二日,刘长春百米预赛落选》、《沈嗣良报告旅途经过情形》等5篇有关中国代表团的报道外,每日用半版版面刊登当日赛程、赛事成绩、大会纪录、各国总分数、成绩突出的运动员消息,全面、客观地报道了奥运会信息,也凸显了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的差距。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申报1936》仅仅刊登了29篇关于中国代表团的报道(含武术表演队的报道),而对获得4枚金牌的美国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15篇之多,如《欧文斯风头最健》、《黑星光芒万丈 欧文思获金牌三枚 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人》等。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申报》对中国运动员的报道有所增加,但也仅占全部报道的1/5强。与中国代表团的成绩相比,《申报》显然更看重中国参与世界赛场的意义:我们“穿行于各国家各种族各人民之间,获得欢呼,获得同情。我们并不一定需要获取锦标,我们只是需要公理和正义,文明与光辉。”②“我国出席世运代表队,对于获得锦标与否,并不太感兴趣,实欲观察其他国家之运动道德,研究其他国家体育界之进步技术与组织。”③ 正如《申报》所说的那样:虽然刘长春“以先后天的关系,名落孙山,但是,在国际观察上,却也一新外人耳目,纠正不少外人对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