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pptVIP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

* * * * * 朱熹解释说:“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 * 到殷商时教育逐步发展,出现了教育史料(典籍)、教育手段(文字)、教育阶段(大学、小学)、教育内容(“六艺”)。 * 1、奴隶主为加强统治的需要,极力提倡宗教迷信,将本族祖先作为至高无上的神。敬事鬼神,崇拜祖先,把祖先看作主宰自然界和人间祸福的神,尊神和孝祖其实就是一回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乞求神的旨意。 2、孝成为奴隶主贵族最强调的基本道德准则。遵守孝道才能继承王位,不守孝道在政治上要收到制裁。孝是社会道德的准则,也是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 “孝”的教育,“尽孝”是一种社会准则,这点从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可以看出。左半边,象征“子曲伏于父”右边音扑象征手执木棒的样子。 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就是,在棍棒体罚的威胁下,教下一代尽孝。 3、学习先王的治国经验基本途径:学习先王典册,了解先王业绩,继承其政治经验,以增强其继世传业、巩固统治的意识。属于这类典册的有《尚书*盘庚》它记载着盘庚迁都到殷的历史事件,对群臣和万民分别发表了训词。第一篇对群臣讲话,再三进行政治劝诱。第二篇对万民讲话,严加威迫。第三篇是迁殷后,对群臣的讲话,劝说不要怀恋故度。下一代学习这些典册之后,就可以具体了解到对于不同阶级采取不同政策和手段方法。 4、奴隶主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将孝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 * 奴隶主阶级依靠军事武力来维持统治。战争是车战,车兵是骨干,贵族成员才能当车兵。 * 殷人迷信鬼神,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类活动都要有相应的礼仪和音乐,贵族青年只有在接受过礼乐教育之后才能参与此类活动。 书数教育。即读写算教育。以上教育内容为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yǒu卣:盛酒的器具。 gui簋: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 * *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 中国古代大夫以上的阶层,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刑,五刑也:劓、墨、刖(剕)、宫、大辟。记载始于《礼记。曲礼》。大夫以上的阶层犯罪,不使用残害肢体的刑法,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即自杀),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同姓贵族有罪,则由甸师执行,秘密暗杀于郊野(参见《周礼。甸师》)。 刑法不加重于大夫礼制不减轻于庶人。这一句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责庶人不因不懂得礼制而减轻罪责。 * 1、西周的教育制度就是适应上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统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西周的官学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 2、《礼记·王制》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及说明小学大学的建校地址,还说明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名称上都是有区别的。 3、国学(设在王都) 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开设,按学生年龄和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国学由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的大司乐兼管(即“官师合一”)。 4、小学教育:贵族子弟经过家庭教育后进入小学,入学年龄有所不同,王室和诸侯子弟8岁入学,卿和大夫子弟10或13岁入学,部分平民子弟15岁入学。学习年限是7年。小学一般设在王宫东南郊,由担任王宫守卫队长的师氏和保氏兼任教师,教育内容是德、行、艺(技能)、仪(礼仪)等方面。 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贵族子弟和平民中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能进入大学。大学分为两种:“辟雍”和“泮(pan)宫”,也称学宫。 * 1、国学(设在王都) 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开设,按学生年龄和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国学由负责宗教祭祀和国家典礼的大司乐兼管(即“官师合一”)。 2、“辟雍”设在天子的都城,“泮宫”设在诸侯的国都。 《礼记·王制》曰:“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辟雍有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四学”)之称。 其用途也不同,如东学是习干戈羽龠(古代一种管乐器)的场所,由乐师主持;西学是习礼的场所,由礼官主持;南学是习乐的场所,由大司乐主持;北学是习书之所,由诏书者主持。 3、《礼记·射义》:“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以礼乐。”大学教学开始有计划性,有固定的内容、时间、场所和人员。 * *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州字之误)有序,国有学。 2、《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西周官学对学生实行考核和奖励制度,对不合格的学生采取告戒和流放的措施;对合格的学生给予官职、爵位和俸禄等奖励。 西周的教育机构和行政机关不分开,如辟雍也是祭祀、召开军事会议、召见诸侯、献俘庆功、大射选士、养老尊贤的场所;庠、序、校也是乡官议政、乡饮酒礼、乡射之礼的场所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