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况及对策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况及对策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18(9):23—25
FbodandNutrition inChina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况及对策
朱绪荣 ,邓宛竹 ,施 政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3,k~2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绿色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在产
业链理念的指导下,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以及消费者等主体共同参与。本文从产业链角度分析 了我国
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当前绿色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产品产业链;政策支持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 品占8.6%。2001年我国国内绿色食品产品销售额为
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形 500亿元,2010年达到了2823.8亿元,年增长率为
态与模式。由于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低,以及畜禽养 21%;2010年绿色食品出口额为23.1亿美元,比2001
殖业及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污染排放 已经成为 年增加了4.78倍。可见,近 10年来 ,我国绿色农业产
我国最重要的污染排放源之一。另外,由于食品生产过 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大。
程中的化学、农药和产后加工过程的色素、添加剂等污 1.2 绿色农业企业快速发展,作为关键主体 的带动
染,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绿色农业从产业化、可 作用突出
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农业的经济价值、环境 涉农企业是绿色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主体 ,它位于链
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将三重价值贯穿到整个绿色农业产 条的顶端,积极与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农户
业链中,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对接,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完成绿色食品的价值实现,
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1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用。截止2010年底,绿色食品企业 中国家级农业产业
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绿色农业的有效途径,将绿色农业 化龙头企业已达239家,绿色产品数为 1O44个;省级
作为一项产业,绿色食品作为该产业的主导产品,逐步实 龙头企业为 1194个,而2002年仅为261个,年增长率
现商品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近年来,绿色农业发展速度 达21%。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供应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不断加快,产业链的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具有 的企业已达51家,产品数为 185个 ,为绿色农业的发展
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为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 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涉农企业通过 “龙头企业+专
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农产品出 业合作组织 +农户”或 “公司 +农户”等模式,为农
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服务,成为新型农业社
1.1 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为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服务。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快速扩大,2010年绿色 1.3 农民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绿色农业产业
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0.16亿hm ,是2001年的 链 。主体意识增强
4.12倍 ,年增长率达到 17%。同期,绿色食品主要产品 农民是绿色农业产业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侧耳属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dvances in polysaccharides from fungus of genus pleurotus.pdf
- 侧向荷载下剪力墙问题的解析解 analytical solution of shear wall subjected to lateral loads.pdf
- 侧链含氟聚氨酯的表面相结构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study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property of poly (ε-caprolactone urethane)s with fluorinated side chains.pdf
- 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研究 study on the new aerated bio- filter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df
- 侧向支撑对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supporting to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solid-web axial compression members.pdf
- 草原牧区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理论与实践——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s pastoral areas——the case of xilinguole meng.pdf
- 侧向约束对超长结构预应力施加的影响分析.pdf
- 侧向支承作用下简支钢梁整体稳定性研究 study on overall stability of simply supported i-section steel beam with two lateral bracing for its compression flange.pdf
- 侧链含偶氮基团聚醚的合成及其热性能研究.pdf
- 测定白糖中淀粉含量的微孔过滤分析方法 microporous filter analysi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arch content in white sugar.pdf
- 产业升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以广东“双转移”战略为例 policy avail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upgrade.pdf
- 产业梯度转移背景下的郑州印刷业.pdf
- 产业梯度转移是印刷业发展之必然 industry gradient transferring is necessity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s development.pdf
- 产业同构背景下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milar industrial structure.pdf
- 产业升级转型下的旧工业区配套设施改造--以深圳国际低碳城高桥工业区宿舍绿色改造为例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area facilities.pdf
- 产业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证评价--基于重庆璧山工业园区 empirical evaluation on city-industry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dustry zonea case study of industrial park in bishan.pdf
- 产业用地数据整合研究与实现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land data integration.pdf
- 产业用:“十二五”规划推动行业全面发展.pdf
- 产业文化化促进老品牌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pdf
- 产业用聚乳酸纤维纺粘非织造布 spunbonded nonwovens made from polylactides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