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医学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学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学材料是指能植入人体或能与生物组织或生物流体相接触的材料;或者说是具有天然器官组织的功能或天然器官功能的材料。近年来,器官移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排异和器官来源及法律等问题仍是一个难题。因此,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材料和人工器官的要求日益增加。古代人类只能用天然材料(主要是药物)来治病,包括用天然材料来修复人体的创伤。例如,公元前3500 年,古埃及人用棉花纤维、马鬃等缝合伤口;墨西哥印第安人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公元前2500 年中国的墓葬中发现有假牙、假鼻、假耳。1588 年,人们用黄金板修颚骨;1755 年,用金属在体内固定骨折;1809 年,有人用黄金修复缺损的牙齿;1851 年,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方法后,采用硬胶木制作人工牙托和颚骨。
最近几十年来,生物医学材料和人工器官的研究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很大程序上应归功于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工业的发展。1936 年发明了有机玻璃很快就用于制作假牙和补牙;1943 年,赛璐珞薄膜开始用于血液透析;1950年开始用有机玻璃做人工股骨头。50 年代,有机硅聚合物开始应用于医学,对人工器官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是60 年代以后,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不断研制出来,一部分从事高分子科学的人员也把研究方向转向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方面。在经济发达国家,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医疗用品已十分普遍。1976 年美国医用塑料的消耗量占当年塑料消耗量的4.4%,达53.6万吨。同年,日本用于医疗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达一万吨。现在,除了大脑之外,几乎所有的人工器官都在进行研究,有些已经作为商品出售。仅美国和欧洲,每年用于人体自然缺陷和损伤的修复植入材料就有四五百万件,每年有上百万病人在用人工器官。全世界有六万人靠人工肾维持生命,美国和德国每百万居民中有超过500 人的心脏病患者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在美国,每年有3.5 万人安装人工心脏瓣膜;有18 万人植入人工血管;有12 万人安装人工髋关节;有10 万人注射有机硅隆胸美容。人工器官和以高分子材料为主的生物医学材料已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
人工肺
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脏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以往仅应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需和血泵配合称为人工心肺机。70 年代初,已将人工肺作为一个单独的人工器官进行研究。因它可以不用血泵而进行部分呼吸支持,并且有植入性人工肺的实验报告。
目前,用于心脏手术的人工肺大部分采用一次使用的附有热交换装置的鼓泡式人工肺。这种人工肺已趋成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早在1882 年Schroder 首次提出在体外静脉血内通入氧气使血液氧合的设想以后,Bayliss、clark 分别采用转碟和鼓泡的方式使血液得到氧合,从实践上证实该设想是切实可行的。1953 年Gibbon 首次采用静立垂屏式人工肺进行体外循环,成功地开展了心房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建立了现代人工心肺和体外循环的概念。此后各种类型的人工肺相继问世。随着高分子化学的飞速发展,为研制膜式人工肺提供了大量可选用的膜材料和新技术。1960年Kolobow 用硅胶为原料试制出膜式人工肺,具有较高的气体转输功能,适宜于长期体内循环。而后,又有不少学者从血液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符合生理性能、功效更佳的人工肺。
目前人工肺基本上可分为四种:静立转屏式、转碟式、鼓泡式和膜式。
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是在解剖学、生理学上代替人体因重症丧失功能不可修复的自然心脏的一种人工脏器。
人工心脏分为辅助人工心脏和完全人工心脏。辅助人工心脏有左心室辅助、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以辅助时间的长短又分为一时性辅助(二周以内)及永久性辅助(二年)两种。完全人工心脏包括一时性完全人工心脏、以辅助等待心脏移植及永久性完全人工心脏。
要想制成像自然心脏那样精确的组织结构、完全模拟其功能的人工正脏是极不容易的,需要医学、生物物理学、工程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及相当长时期的研究。
从广义及泵功能这一角度考虑、人工心脏研究可以回溯到体外循环的动脉泵开始,即1953 年Gibbons 将体外循环应用于临床。心肺机利用滚筒泵挤压泵管将血泵出,尤如自然的搏血功能进行体外循环。而人工心脏这个血液泵恰是受此启发而开始研究的。1957 年美国KOlff 和Akutsn 将聚乙烯基盐制成的人工心脏植于人体内生存一个半小时,以此为开端展开了世界性人工心脏研究。1958 年日本及前联邦德国均设立了专门研究中心。1964 年KOlff利用人工心脏使小牛生存24 小时。1966 年DcBakey 将人工心脏用于瓣膜置换病例,辅助数小时。1968 年开始临床研究,1969 年动物实验生存记录为40 天。同年Coole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