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洞窟寻访藏族先民穴居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林洞窟寻访藏族先民穴居生活

土林洞窟寻访藏族先民穴居生活宏大的象雄文明、古格文明居然是构建并隐藏于千千万万洞穴之中的!在壮美奇丽的土林深处,在我寻找的道路上,不经意中居然发现了大片大片数以万计的洞穴遗址。这些洞穴开挖在半山坚硬的沙砾之中,虽历经风雨侵蚀、岁月沧桑,但历经千年而不朽,大部分至今仍巍然屹立,甚至在前些年还有人居住。我想,这些洞窟会成为我们在主要靠口传而缺少文字记载的条件下了解、研究象雄和古格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洞窟,古象雄人的家 阿里的这些洞窟形成于象雄时代还是古格时代? 这似乎是个重要的问题,但我觉得也并不重要。居住方式是由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决定的。现在的遗址群,除了穹窿银城外,多数认为是古格时期的。但同一片土地上,古格既有大规模遗址群,象雄岂会没有?洞窟在阿里的历史,应该是超越各个朝代的,曾是象雄人久远的家。《易经》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 遗憾的是,我踏访的洞穴大多都是残破而废弃的。不过,通过还原当时的居住情形,通过洞穴里精美的壁画以及其中夹杂的文字,我们还是可以去研究、推测古象雄人的生活习俗、宗教的演化发展等等,从而去复制那曾经梦幻般的历史。而日,通过这些幽深而美丽的洞穴,我们也可以看到洞穴在象雄的渐进发展轨迹,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保暖防寒、防止野兽袭击、储藏生活物品乃至丧葬等满足人类最基本生存的需要,到后来的满足精神上的文化、宗教等需要。以至于,连赫赫有名、盛极一时的象雄故都穹窿银城和后来的古格王城札不让,也是数量庞大的洞穴和建筑群依山结合而建的产物。 洞窟大量出现在土林,原因何在? 阿里地区的穴居遗址,主要分布在札达县境内,普兰、噶尔和革吉三县局部有些。本文便以札达的穴居为例,所涉及到的嘎尔县门士乡一带,过去曾属札达宗管辖,所以,为了方便表述,本文采用札达这一地理概念。 札达县位于阿里地区西部,东邻噶尔县,东南部与普兰县相交,西部、南部与印度接壤,面积为2.4万多平方公里。旧时,设有札不让和达巴两个宗(为县一级建制),札达是两个宗的合称。札达洞穴的中心区域,北起曲松,南到达巴,西至萨让,东到噶尔县门士乡的曲龙一带,大部分是土林地貌,历史上有被土林环绕的说法。因此,也可以说,穴居遗址主要集中在面积大约8000平方公里的土林地区。 为什么大量的洞穴遗址出现在土林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一方面,札达是西藏高原藏族先民们繁衍发展地之一。由于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条件相对较好,这里有具备人类生存的良好自然条件。土林大多位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象泉河谷,树木成林、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具有很好的农耕条件。不要说过去这里曾是大象成群的富庶之地,就是现在的札达县全境乃至拉达克一带,春暖花开之时,就是个个绝美的“世外桃源”,不少宗教典籍都认为这里才是佛教的理想秘境香巴拉。 还有就是要从土林的地质构造说起。地质学家考证,在245~6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海拔还相对低矮,在这两大山系之间,是一个面积达70000平方公里的外流淡水湖盆,来自两大山区的河流,携带了大量砾卵石、细粉沙和粘土堆积于湖中。随着高原不断上升,湖盆便不断下陷,在数百万年间,湖盆中积累了厚达1900米的堆积物,主要是夹有砾卵石层的棕黄、褐色或灰黄色的半胶结细粉沙层,不仅外貌酷似黄土,而且由于有钙质胶结,具有类似黄土的直立不倒与大孔隙等性质,为以后风雨和流水雕琢成各种地貌造型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这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听起来或许枯燥,不过科学的结论有时就像童话般奇幻札达湖盆在数百万年间经历了沧桑巨变,早期是亚热带森林草原气候,在海拔大约2500米的海滨,驰骋着以大象、三趾马、长颈鹿为主的动物群,后期气候逐渐转凉,过渡到温带森林到草原气候。从200多万年前起,高原整体作大幅度隆升,在湖盆与其下游的印度河平原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古札达湖盆的湖水经由古朗钦藏布急速外泄而最终被疏干,暴露出来的湖底在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中,地表植被稀疏,受到河流和季节性水流的冲蚀,形成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原本平坦的高原湖盆面被自然之手肆意雕琢。在沟谷之间的悬崖上,雨水和细流沿垂直的裂隙或软弱带向下冲刷,较为完整和坚硬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板状或柱状土体,突出在崖头或崖壁上,犹如残墙断垣……便成为著名的土林。 在考察中,笔者不仅多次穿行在土林深处寻古探幽,还机缘巧合,几次搭乘直升飞机飞越土林。从空中俯瞰土林,那种震撼难以用语言形容,就是手中的相机也拍不出那种感觉。土林那层叠的褶皱,那庞大的气势,仿佛让人置身于荒芜的王城,聆听岁月的琴弦拨动神秘符咒……高原炽烈的阳光与云朵,虹霓般的朝霞与落日又给土林披上绮丽的衣衫,奏响神妙的乐曲。行走在土林中,你可以把这里想象成任何地方,拟人拟物拟兽都可,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 功能齐全的“洞窟豪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