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复习资料-古代汉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 文字 文字的定义:某个词的音、意义相对应,而其形状又基本固定,这样的符号就是文字。(原始文字阶段:零星符号;体系文字阶段:把口语完整记录下来)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甲骨文:1500个系统文字,狭义的指商代甲骨文 1.能够完整记录口语,是已知最早的体系文字。 2.非商代独有,周民族发源地也有。 3.非商代常态文字,商代以有竹简。 二、金文: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钟鼎文),常用于礼器。狭义指西周金文(作为一种字体)。 1.非西周独有,时间跨度长。 2.非常态文字,西周有竹简、毛笔。 3.内容:A.分封、任命等;B.战争誓词;C历史大事 装饰性文字:山西晋国侯马盟书;楚国鸟虫书。 三、篆书:战国文字:六国古文+秦国大篆(籀文,石鼓文,粗矿质朴。) 秦统一之后:小篆(婉转清丽) 四、隶书:秦下机官员仓促写的,把小篆的笔画写直。汉代获得官方认可,改造。 五、章草:通行于东汉章帝年间,由隶书而来。 六、今草:去掉隶书的波折条法,创于东汉末年。 七、楷书:在今草的基础上连笔断开,横竖写直,汉魏时期定型。(钟繇) 八、行书:创立者,王羲之。 六书 一、六书的由来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以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六书是汉代学者提出的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条例。 三家分歧: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以“象形”为首,还是以“指事”为首,反映了对汉字起源的不同认识。班固一派认为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许慎一派认为最早产生的是指事字。唐兰在30年代主张中国文字起源于图画,而不是指事系统的文字,中国文字起源是一元的,郭沫若在70年代提出:“中国文字的起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指事系统发生于象形系统之前。”“指事先于象形也就是随意刻划先于图画。”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六书性质 1、造字之本 先有汉字,后有六书,六书是先民造字时不自觉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2、四体二用 戴震、段玉裁:“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说文·叙》注) 三、《说文解字》的贡献与价值 文与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叙》) “文”含指事、象形两类,“字”含会意、形声两类。 1、保留了完备的小篆资料(字形); 2、解释了字的本义; 3、用“六书”分析了汉字的构形理据(理论的第一次完备); 4、创立了部首检字法(450部),是文字学原则的检字法; 5、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全面收集整理并加以解释。 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四、六书的内容 1、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1)完整象形 虎、犬、豕 (2)画出轮廓或某个突出的特征  牛、羊 (3)带有辅助性符号 瓜、果、眉 2、指事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段玉裁:“指事亦得称象形……形谓一物,事该众物。” 高明:“过于笼统,并与象形、会意的界限含混不清。”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指事这个名目,只是前人因一部分文字无法解释而立的。其实这种文字大都是象形或象意,在文字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指事文字。” (1)纯粹符号性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过去认为“互入切别”的假借)、十,上、下,(九为曲钩之形,假借) (2)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兵:《说文》:“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 戒:《说文》:“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隻:《说文》:“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双。”按:“隻”是获的古字,甲文象一手抓获飞鸟。 图形式会意 何、涉、伐、戍 意合式会意 信、尖、孬 会意字的特点:字体上是复合结构;会意字所表示的意义一般是几个单字组合在一起后所产生的新义;没有表音成分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形体上是复合结构,即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 (2)形符表示意义范畴。 (3)声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造字时期的读音)。 (一)特殊部位:雖雜騰新聽疆強徙奉青穎旗更年風鳳春到雅祁視 (二)省形:考(从老省,丂声) 省声:桌(从木,卓省声)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