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中杀生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中杀生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中杀生故事   摘要:《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十余则笔记和杀生有关,从这些笔记中可看出纪昀对屠宰耕牛持坚决反对态度。对其他动物,则既不反对杀生,又反对过度杀生。纪昀形成这种观点既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更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创作这些笔记的目的是用因果报应的方式劝戒人心,以弥补法律实施上所存在的不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但其中也包含着劝善惩恶的朴素思想。 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杀生 佛教 儒家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3)01-85-89本文中的杀生指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十余则笔记和杀生有关,下面作简单介绍。 《滦阳消夏录四》记载了几个杀生的故事。福建某贵夫人很喜欢吃猫肉,每天设网抓捕,再用很残酷的方式屠宰,被她捕杀的猫数不胜数。后此夫人突然病危,嘴里不断发出猫叫声,十余天后才去世;景州一宦家子,喜好抓取猫犬之类,拗折其足,捩之向后,观其凳孑跳号以为戏,所杀亦多。后来他所生子女皆足躔反向前;纪昀家某王姓仆人,酷好打猎,日恒杀鸟数十。其子忽然遍体生疮,如火烙痕,每一疮内都有一铁子,百药不痊,竞以绝嗣。 同卷中又记载某许姓屠夫经常用很残酷的方法屠杀生驴,后突然患病,遍身溃烂,体无完肤,形状就如所屠之驴一模一样,宛转茵褥,求死不得,哀号四五十日乃绝。 《滦阳消夏录五》记载几个圉卒盗杀一官羊,此羊借他人的灵魂向官府告发,终将圉卒擒获。《如是我闻四》记载某知府女儿性格温柔,但很喜欢吃鸡肉,每饭必具,如不具则不举箸,每岁恒割鸡七八百。后此女十六岁时突然去世,去世后转胎为猪。 《滦阳续录三》在同一则笔记中记载了三个屠夫因杀业过重,去世后转胎为猪遭受屠杀的故事;又记载某屠夫正在杀猪时,妻子怀孕生下一女,女儿刚落地即作猪叫声,连叫三四日后才去世。纪昀认为此女即是猪转胎而来。 除了上述各类屠宰牲畜家禽而遭报应的笔记以外,纪昀重点表现屠宰耕牛的杀生故事。 《滦阳消夏录四》记载某两个以杀牛为业的回民,行劫后一直潜逃。其中一人逃至邻县,过独木桥时,突有健牛怒目当道卧,近辄奋触,只能退觅别途,于是被巡逻者抓获;另一人也逃至外地,突被牛挤入泥田中,正与人争斗时被抓获。 《如是我闻三》记载某任姓奴仆年青时曾经盗杀数牛,后突然得重病,某晚闻听窗外牛吼声后骇然而殁。《如是我闻四》记载某古姓屠夫以屠牛为业,所杀不可胜数。后他父亲突然双目失明;母亲则肌肤溃裂,痛苦万状而亡。 《槐西杂志三》记载临清某屠夫购得一牛,准备屠宰。牛过一钱肆时,忽然向门屈两膝跪,泪涔涔下。钱肆主人冷悯此牛,愿以原价甚至加价购买,屠夫坚决不肯卖,日:“此牛可恶,必割刃而甘心,虽万贯不易也。”屠夫煮牛肉于釜后就寝,五更自起开釜,妻子怪不回,疑而趋视。才发现屠夫已自投釜中,腰以上与牛俱縻矣。 《滦阳续录六》则记载了一则牛犊复仇的故事。某牛犊亲见母牛被屠宰,牟牟鸣数日。后见此屠者即奔避,奔避不及则伏地战栗,若乞命状。等到牛角坚利以后,乃伺屠者侧卧凳上,一触而贯其心,接着奔跑而去,最终竟莫知所往。 纪昀还用牛对人的恩情说明人要善待耕牛,不可随意屠杀。 《如是我闻一》记载佃户董某,父亲去世后,遗留一牛既老且跛,准备将它卖到屠肆。牛奔跑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篓皆不起,惟掉尾长鸣。原来董某父亲曾经掉人深水中,牛随之跃人,将其救出。董某在邻居的提醒下得知此事,连忙将牛牵人家中。过了数月,牛病死后,才泣而埋之。《滦阳续录六》记载某盗牛者杀死牧童,准备盗取耕牛,耕牛奋力拼搏,触死盗牛者,又急忙奔跑回家,告知其主人。纪昀评价道:“是牛也有人心焉。” 纪昀认为只要人们善待耕牛,耕牛一定会尽心回报。 《滦阳消夏录六》记载某两头耕牛被卖至屠宰场,哀鸣伏地不肯前行,于某见而心恻,解衣质钱赎之而回。后某夜于某外出时,家里来了数个盗贼。两头耕牛怒吼跃人,奋力与盗贼搏斗,最终盗贼受伤狼狈而去。《槐西杂志三》记载某耕牛被卖至屠市,牛见纪昀先叔即长跪不起,纪昀先叔赎之而回,交给佃户豢养,此后其驾耒服辕,力作较他牛为倍。 从上述笔记可以看出,纪昀似乎是反对杀生的,他不断地强调:“杀业至重,信夫”(《滦阳消夏录四》),“杀业至重”(《如是我闻四》),“盖杀业云”(《如是我闻四》),“杀业至重”(《滦阳续录三》)。 “在印度佛教中,业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杀业指杀生所带来的报应。为什么杀生为罪孽?纪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要是动物无不贪生怕死,如果屠者违背动物的意愿杀了它,动物势必会怨恨屠者。死亡之后,它的鬼魂就会伺机报复。如果能力足够,就自己报复;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就附着在其他动物身上进行报复。纪昀在《滦阳消夏录四》中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