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里茶路几许兴衰有谁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万里茶路几许兴衰有谁知

一万里茶路几许兴衰有谁知   丝绸之路举世闻名,可是,朋友你可知道,还有一条路可与之媲美,那便是南至福建武夷山,北到恰克图(原属中国,现属俄罗斯),一度远至莫斯科的茶路。 1912年11月28日傍晚,北京东交民巷六国饭店热闹非凡,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14年的梁启超刚刚返国,在此接受工商界人士的盛情宴请。 接风宴的发起人常立训,年已66岁,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山西榆次常家主力商号“大德玉”的财东,亦为时人公认的晋商乃至整个北方商界领袖。席间,梁启超即兴发表演讲,盛赞晋商:“有历史、有基本、能持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自诩于世界人之前”。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之后,叱咤商场数十载的常立训,竟因生意失败,家族破产,被迫四处躲避债主的追索,1918年,在离老家不远的一个村子里黯然辞世。 外贸世家 一门两杰 号称“清代第一外贸世家”的榆次常家,举族经商200余年,俨然是长期垄断北方边贸的晋商的一个生动缩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常立训的高祖父常万达出生,他是常氏发家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常万达为家中幼子,早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常威已奔赴塞北重镇张家口创业谋生,起初只是肩挑背扛、日晒雨淋做点小生意,十年之后才开了一个铺面,成为“坐商”,并把长子常万玘带来,一起打拼。 大约在雍正六年(1728年),常威父子在张家口创立初具规模的“大德玉”商号,以经营布类及日用杂货为主。 就在前一年,中俄签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恰克图条约》,使得恰好位于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心脏”伊尔库茨克中间(各相距约700华里)的边境小村恰克图,日后成为中俄之间唯一陆路贸易口岸。 《条约》签订后数年间,中俄双方分别在恰克图国界两侧修筑商业设施,并派官员管理。聚集于库伦的晋商闻风而动,迅速北上,建成“中国市圈”,通称“买卖城”。 清中期以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有广州辟为海上口岸,与英法等国来往贸易,恰克图陆路口岸建立后,至19世纪初,其贸易额约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可见地位之重要。而活跃于恰克图市场的中方商人大半来自山西。 据常氏家谱等资料推算,常万玘早年曾随父亲带领驼帮,穿越戈壁,北上库伦经商,在外蒙腹地打下基础。与张家口直线距离约3000华里的恰克图口岸开通后,他又代替年事渐高的父亲,成为最早涉足恰克图的商人之一。生意日渐兴隆的常家,一步步跻身于晋商大族之列。 相传,年过花甲的常威告老还乡之时,从“大德玉”抽出部分资金,新建“大德常”商号,交给长子常万玘,而把“大德玉”留给最珍爱的幼子常万达。后来,因长期奔波于环境险恶的北方边塞,常万玘积劳成疾,遂决定到气候较温和的南方,专营国内市场,而把对俄贸易,全盘交给幼弟常万达。 自此,常家分为“南常”、“北常”两支。常万玘自南方贩运茶叶到张家口,并兼营布匹、百货和药材等,其子孙在“大德常”基础上,创办十多个以“德”为标志的商号,遍布大同、成都、汉口等地,号称“十大德”。常万达则以张家口为基地,主攻恰克图,成为大漠茶路的传奇人物。 常家一门两杰,堪称清代山西茶帮中“内茶商”与“外茶商”的典型代表。 从“茶马互市”到“茶叶之路” 蒙古人被朱元璋逐出中原后,依旧以游牧为业,居无定所,日常衣食及生产工具均十分缺乏,不时南下侵扰以武力获取所需。明朝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北方边防,但屡次战争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朝廷改用怀柔政策,在山西大同等边镇开设“马市”,官方定价收购蒙古良马作为军马,同时除禁止兵器铜铁交易之外,允许内地商民以绸缎、布匹等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与牧民交换马驼牛羊及皮毛等畜产品。蒙古牧民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要经常喝茶以解油腻,明朝政府又实行“茶马互市”,鼓励商人以茶易马。因此盛产于南方的茶叶,逐渐成为北方边贸的大宗商品。晋商得地利之便,在此项贸易中占得先机。 入清以后,蒙古归入中国版图,清廷放宽商贾赴大漠南北草原做生意的限制。康熙年间,部分晋商作为皇商,还随清廷大军征讨蒙古部落首领噶尔丹叛乱,深入漠北各地,供应军需有功。此后,蒙古成为驾轻就熟的晋商发迹和积累财富的宝地。常家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此。 17世纪中期前后,俄罗斯已东扩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直逼蒙古边境。俄人像蒙古人一样好吃肉,因此也嗜茶如命,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据说签订《恰克图条约》正是俄方急切盼望扩大茶叶贸易的结果。后人考证,恰克图的蒙语发音,与“茶”相近,在俄语中意思则为“有茶的地方”。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收缩边境贸易,限制“夷人”入境,将原来三个中俄商埠口岸统归为恰克图一处。在此前后,早已独当一面的“北常”始祖常万达,携巨资来到恰克图,专营对俄茶叶贸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