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问题:心理卫生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冷静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能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为了便于研究,通常将人大致地分为心理基本健康者、心理缺陷较多者和心理病人三类。 1、乐于学习,目标明确 2、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情绪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 5、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影响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智慧的开发(三)心理健康影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性的教育共识!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一、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生特点 研究资料显示,初中生有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2.5%。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生及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1、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 1984年我国中学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6.5% 1997年为25.2%(骆伯巍、高亚兵,1999)。 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为工具:1988年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1.17%(忻仁娥,1988) 1996年为15.21%(陶维娜等,1996)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0.8%(胡胜利,1991) 2007年为26.3%,其中5.0%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疾病(于连政等,2007年)。 2、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而变化 初中生: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15.61%、15.52%、16.50% 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自我意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困难等。 高中生: 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8.32%、23.46%、29.71% 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评价问题等。 3、某些特殊群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少数民族学生: 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的检出率为6.4%(2004),其问题严重程度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忧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中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问题尤其突出。 独生子女中学生: 10%以上的独生子女不愿意接纳自己的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及自己的相貌形体;11.5%的独生子女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尤其不愿意熟悉的同学、朋友比自己强;9.2%的独生子女认为别人毫不重视自己。除了可能产生一般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外,还容易表现娇气任性、自私、依赖、嫉妒、社会适应不良、偏食等突出心理问题(饶淑园,1998)。 农民工子女: 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6.02%,而本地学生检出率仅为22.71%。其中以自卑、压抑、学习焦虑等情感问题最为突出,其中男生的行为问题多表现为多动、违纪、交往不良、攻击性、分裂样等,女生行为问题多表现为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性等。 二、影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环境 (四)学校教育 (五)个体心理因素 (一)生理因素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方面为其心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学生心理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家庭其他重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小升初考试数学专题讲练:第21讲 植树问题.doc VIP
- 影棚及摄像器材租赁报价单.pdf
- 应用博弈论解决海盗分金问题.pptx VIP
- 2025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车轮辐辏”审题立意及范文 .pdf
- 挖掘红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图文.pdf VIP
-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及干预效果分析.doc VIP
-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500项.pdf VIP
- 四川成都高新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pdf VIP
- 2026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30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