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问题:心理卫生运动是如何兴起的?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冷静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能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为了便于研究,通常将人大致地分为心理基本健康者、心理缺陷较多者和心理病人三类。 1、乐于学习,目标明确 2、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情绪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 5、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影响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智慧的开发 (三)心理健康影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三、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性的教育共识! 第十四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一、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生特点 研究资料显示,初中生有中度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中度心理问题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2.5%。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生及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1、总体上看,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 1984年我国中学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6.5% 1997年为25.2%(骆伯巍、高亚兵,1999)。 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为工具:1988年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1.17%(忻仁娥,1988) 1996年为15.21%(陶维娜等,1996)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0.8%(胡胜利,1991) 2007年为26.3%,其中5.0%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疾病(于连政等,2007年)。 2、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而变化 初中生: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15.61%、15.52%、16.50% 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自我意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困难等。 高中生: 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8.32%、23.46%、29.71% 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评价问题等。 3、某些特殊群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少数民族学生: 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的检出率为6.4%(2004),其问题严重程度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忧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中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问题尤其突出。 独生子女中学生: 10%以上的独生子女不愿意接纳自己的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及自己的相貌形体;11.5%的独生子女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尤其不愿意熟悉的同学、朋友比自己强;9.2%的独生子女认为别人毫不重视自己。除了可能产生一般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外,还容易表现娇气任性、自私、依赖、嫉妒、社会适应不良、偏食等突出心理问题(饶淑园,1998)。 农民工子女: 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6.02%,而本地学生检出率仅为22.71%。其中以自卑、压抑、学习焦虑等情感问题最为突出,其中男生的行为问题多表现为多动、违纪、交往不良、攻击性、分裂样等,女生行为问题多表现为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性等。 二、影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环境 (四)学校教育 (五)个体心理因素 (一)生理因素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方面为其心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学生心理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因素 父母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家庭其他重大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