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基层医生面对没有辅助检查尴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基层医生面对没有辅助检查尴尬

当基层医生面对没有辅助检查尴尬   [编者按]偶然的一个机会,听到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说,他到了基层“不会看病”了,因为很多检查都不能做,甚至许多村卫生室连基本的血、尿常规及血糖检查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辅助检查结果就直接诊断病情、处方、静滴药物,让他畏手畏脚,结果一天下来,他觉得自己“不会看病”了。无独有偶,在与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郭艺芳教授谈及此事时,教授说,“这很常见,很多大、中型医院的医生下乡义诊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作为大、中型医院的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通过问诊、视触叩听以及心电图、x线胸片等基本检查了解患者病情并做出适当治疗方案,努力减少对价格昂贵的大型辅助检查设备的需求;同时,基层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转诊指征,对于病情较为复杂、初步治疗后效果欠佳的患者应及时转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期以医生怎么看待辅助检查为话题,邀请了专家讨论,现把各位专家的意见整理如下。 应客观看待辅助检查 张秉琪 笔者是20世纪50年代参加临床工作的,那时的医院检查手段很少,有x线机和基本的化验项目就算不错了。工作几年之后才有A型超声,那是大事。听诊器的作用很大,上级医生言传身教,特别强调注意一些对诊断很有帮助的微小迹象,比如腹部触诊中的“揉面感”,可帮助诊断腹膜结核病。从名称看就不难想象,揉面感是一种很难说得明确的感觉,揉的面团还有软有硬!于是努力去体验,渐渐变成了经验。许多经验都是这样积累起来的,那也是不得已的结果。但经验也体现了医生的水平,所以很受重视。那时还有一项规定:医生开的检查单,要统计阳性率,每月公布一次,如果阳性率低,说明“乱开”单子,更说明该医生不仅水平低,还不愿为患者省钱,那是品德问题。所以也促使医生高度重视每一项体检的必要性。也许你会说,那时的医生照样把病看了、治好了,但那时的水平与今天的水平是绝对不能相比的,这些年来医学水平已有飞跃性的发展,这是必须承认的基本事实。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查项目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已有人讥讽说,“有的医生靠各种检查过日子,连听诊器也不要了”,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没有根据。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成绩卓著,但在医疗领域也有错误,错误地把医疗事业从原来的公益性质推入了市场,检查收人与售药差价(利润)是医院的重要收入,即所谓的“以药养医”,所以医院领导愿意多开药、多检查,可以多挣钱;医生也愿意,因为这里有奖金,连卫生行政领导也愿意,这样可以少给医院发补贴金。记得那时医院购进了一台磁共振,但利用率不高,有一次厅里的一位处长参加院周会,介绍省里另一家医院的磁共振昼夜开动的经验,有人问哪里来的这么多患者?回答耐人寻味:那要靠你解放思想了。于是,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曾经一度都建立“给回扣制度”,医生每开一张单子可以领到几元钱,这个后果是什么就不言而喻。有幸后来得到了纠正。所以患者当时埋怨乱开检查,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到今天还有后遗症。 但是必须指出,许多检查是必须做的,比如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必须及时检查诸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项目,如果已经出现“心梗”,那么在相当长的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一些项目,否则就不可能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我工作的经历中,曾经多次去基层工作,时间较长,对基层医生的环境很熟悉,也颇多理解,基层医生是很难当的。因为条件困难,面对的患者是和大医院同样的要求,而且有的患者根本就不信任基层医生。但我不同意有的基层医生说的“我有经验”的说法,医生都有经验,否则当不了医生,但这个经验只能是前面提到的“与当今的水平无法相比的”经验,时代发展了,技术提高了,千万别忘记自己必须不断提高,否则将处于不利的局面。要有20世纪50、60年代的精神,处处为患者着想,为他们节省每一分钱,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习惯了“三甲”条件的医生到基层去,并非不会看病,而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有的病种可能的确没法诊断和治疗,因为要完成诊断必须有充分的检查资料作为依据,治疗过程中要有必须的监控设备,这样才知道哪些患者是属于转院的对象。 如何走出乡村医生无检查设备的尴尬境地 严国进 乡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医生,担负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职责。但据调查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诊查疾病仍仅靠年代已久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俗称“老三样”的医疗设备。 曾有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跟笔者说,他在基层呆了一天,发现自己不会看病了。比如,在村卫生室连基本的血常规、血糖都不检测,乡村医生就能判断病情,给糖尿病患者开药,而三甲医院的医生不能这样做。在三甲医院,医生基本上都是基于相关医疗器械检查及理化检查结果,才给予诊病、开药。再如,面对一个感冒发热的患儿,乡村医生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