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粳稻育种回顾和展望
湖北省粳稻育种回顾和展望 摘要:简要介绍了湖北省粳稻育种的发展历程,简述了粳稻育种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其在全国水稻育种界的影响。并对湖北省未来粳稻育种发展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议,对可能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粳稻;育种;品种;发展;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0-4862-02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Japonica Rice Breeding in Hubei Province
YANG Jin-song,ZHANG Zai-jun,QIU Dong-feng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onica rice breeding in Hubei province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s, achievements and impacts of japonica rice breeding are summarized. Technical route for future japonica rice breeding in Hubei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ossible pathwa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japonica rice; breeding; cultivars; development; Hubei province
古人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省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水稻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的50%,总产却达到了粮食总产的70%。可见水稻是湖北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影响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湖北省籼稻和粳稻均有种植,20世纪70年代湖北省的双季粳稻种植面积曾达到120万hm2左右,由于当时常规粳稻的产量潜力不大,随着杂交籼稻的推广,粳稻面积才逐年下降[1]。现在全省粳稻年均播种面积仅13.3万~20.0万hm2,不到水稻种植面积的1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稻米消费需求带来的变化以及粳稻本身的适应特点来看,加快、加强湖北省粳稻的发展非常必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要振兴湖北省的粳稻发展,需首先重振粳稻育种。因此回顾湖北省近几十年的粳稻育种的发展历程,预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1 湖北省近几十年粳稻育种的回顾
建国后湖北省建立了上到省级、下至地市级乃至县级的农业科研院(所),各所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农民提供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湖北省各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水稻育种专家们选育了一大批优良的水稻品种,为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创新种质资源、育种方法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3-6]。
1.1 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发现与应用
湖北省基层杰出的育种家石明松先生于1973 年10月在湖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的晚粳稻农垦58的群体中发现了1株不育水稻,命名为“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7],从此拉开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广泛利用在全国形成了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的高潮,由于其杂交配组自由,突破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组的核质互作的限制,能更好地做到米质、产量等性状的综合协调,从而选育了一大批超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丰富了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广大作物育种家受此启迪,分别在油菜、小麦等作物上陆续发现了光温敏不育基因,在作物育种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了两系法杂交优势利用的崭新途径,拓宽了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手段,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和成果。如在油菜上,已育成了一大批优质的两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为油菜的增产、增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8,9];在小麦上,中国两系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选育出增产10%~20%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30余份,审定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 号、绵杂麦168、云杂6号等共8个品种[10]。
1.2 亚籼粳杂交育种法的建立
籼稻由于种质资源广泛,找到亲源关系较远的品种杂交是可能的;但粳稻相比籼稻,品种之间亲源关系相对较近,在粳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后代优势不强;如果采取分属两个亚种的典型籼、粳稻品种直接杂交,后代结实率低,分离世代长且不易稳定,育种效率低下。经过实践探索,黄永楷等育种家在1972年采用具有籼粳型细胞质的品系进行杂交, 或采用具有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