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满江淮-一个校园公益组织发育样本
绿满江淮:一个校园公益组织发育样本 作为一个发源于中部城市的高校联盟公益组织,“绿满江淮”虽未誉满江淮,但也持续了将近10年。公益组织的成活率低、成功率更低。“绿满江淮”是如何活下来的?
2013年1月,冬季农闲时间。安徽省仇岗村农民张功利正在蚌埠市所在的淮河河段,利用COD试纸检测河水中COD情况。COD是衡量水肿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COD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随后,“绿满江淮”的专业人员会汇总张功利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检测数据,撰写报告后向有关部分汇报结果。而在几年前,张功利还在纪录短片《仇岗卫士》中一脸愁容地说:“我感到害怕,我真的不想成为英雄。但下一代人会受苦。我们冒着危险为的是下一代的幸福。”
《仇岗卫士》是一部环保题材纪录短片,该片讲述了安徽省仇岗村村民与当地一家化工厂抗争的历程。因为获得了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仇岗卫士》实际上也成了“绿满江淮”最好的宣传片。在2007年导演杨紫烨进村拍摄前,“绿满江淮”的主要成员就参与了仇岗村的环境调查及维权行动。张功利也在维权过程中逐渐成了“绿满江淮”的发言人之一。《仇岗卫士》的获奖是“绿满江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国际护河者联盟授予其“中国的淮河中游护河者”的称号,国内外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等都对“绿满江淮”进行过报道。“绿满江淮”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
校园里的公益梦
追溯“绿满江淮”的发展,绕不开1983年出生的周翔,他是这个组织的总干事兼发起人。周翔出生于皖北一个传统煤矿区。据他介绍,小时候,他家附近的小河都是黑黑的。读小学时,他还很诧异,为什么书本上都说清澈的小河?他想将水变清澈,既能喝又可以在里面游泳。2001年,周翔考进了皖西学院,读的是化学教育专业。皖西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学校临近大别山,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环境优雅。后来他发现,美丽的大别山地区也难逃污染的侵害。有一次做化学实验,实验结束前,同学们随手就把废酸、废碱倒入水池,流入下水道……
就在那个瞬间,周翔打算成立一个环保组织。他是个行动派,新生身份并没有让他畏缩。才开学一个月,他就以本专业两个班为根据地,筹备创建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大一上学期结束前,他就已经成功创建了环保协会并任会长。
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了对淠河流域进行水质检测,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分析正是周翔擅长的。这一专业能力为“绿满江淮”在日后的环保路上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我们能从一个企业的类型和产品,大概推断其主要污染排放物是什么,从而推断其是否是绿满江淮应该关注的污染区域。”
2003年7月,周翔觉得应该和更多环保组织交流,尤其是和本省高校的环保社团建立长期联系。据他观察,当时安徽的学生社团活动形式比较呆板,他想通过“绿色营”这一新鲜的概念吸引省内其他高校社团的负责人。于是,他通过一个叫做Green SOS的网站获得了安徽省所有高校以及北大、厦大等部分名校的环保社团的联系方式,发出了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绿色营的邀请。这是一次考察大别山环境的户外活动营,更是一个全国高校环保社团骨干的交流平台。
这次活动的规模和发布的考察报告引起了GGF(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的关注。GGF是总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基金会,建立的目的是孵化、扶持发展中国家的环保组织,给予一些小额资金支持和行政帮助。这一机构对“绿满江淮”头三年的生存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截至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绿色营结束,安徽还没有一家环保NGO。在这样的背景下,GGF在华负责人温波先生主动联系周翔,提出由周翔组织创建安徽高校环保联盟,GGF为他们提供200美元启动资金。
经过暑假两个月的奔波、联系,周翔联合了安徽17所高校的环境社团负责人,于2003年9月24日创建“绿满江淮”。
获得美元外援
早期的“绿满江淮”实际上只是一个志愿者团体,没有专职人员,每次换届皆由新任的高校社团负责人接任主要工作,未能对组织的运作和发展方向做出清晰规划。像绝大多NGO那样,他们也缺乏运作资金。“绿满江淮”创建一年后,在GGF的再次赞助下才有了一处简陋的办公场地。虽然GGF只提供小额资助,但也占“绿满江淮”早期年度预算的80%~90%。
周翔他们一度尝试自我造血。“2005年,我们试图通过社会企业的形式赚钱。我们销售过环保铅笔,也做过室内环境收费检测,但那时国内社会企业的模式还不成熟,而且我们没有运营经验,七个月后,不得不宣告失败。”
那一年,周翔大四。临近毕业,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要不要继续把环保事业做下去,而是如何做好它。周翔告诉本刊记者:“那时,我觉得中国的草根环保组织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绿满江淮和我本人而言,学习是当务之急。所以当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提出Of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