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2016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2016讲座

实施降阶梯治疗策略的时机? (De-Escalation Therapy) 使用降阶梯治疗策略,强调最快速地使用尽可能好的经验性治疗。(感染性休克时间窗为6h) David Paterson 降阶梯治疗策略的临床意义 防止病情迅速恶化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反应适时换用窄谱抗生素,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并降低费用。 Dr.Kollef MH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猛击”和“降阶梯”是有机的统一,即: 经验性治疗 目标治疗 目的:改善预后,减少耐药和不良反应或 并发症;应用广谱抗菌治疗和防止 耐药之间寻找平衡; 指征:重症感染 高APACH评分 存在高危因素(既往有抗菌药物治疗史、侵袭性操作、长期住院、机械通气7天及以上,以及15天内使用过抗生素 )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抗菌素后效应(PAE) PAE 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理论,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可为抗菌素更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PAE系指抗菌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是抗菌素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药物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指导用药 时间依赖性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长效除外)、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等药物,这类药物的给药策略是尽量延长给药间血药浓度超出致病菌MIC的时间,临床上对这类药物需每日多次给药,而将1 日的量放在液体里一次静脉滴入是不合理的。 浓度依赖性药物,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影响其疗效的主要是峰浓度,且这类药物半衰期较长,有明显的抗菌素后效应(PAE)。因此,临床多采用大剂量每日1次给药。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SAT) SAT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治疗用药模式。即在感染初期静脉途经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口服用药的疗法 SAT的本质是在确保抗感染疗效的前提下,同种药物或抗菌谱相仿的抗菌药物之间用药途径或剂型的及时转换。因此,更符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既可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病人依从性 序贯疗法多选用?-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抗菌药物轮换(循环)应用 抗菌药物循环应用的目的为减少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一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长期应用后,其细菌耐药性必然增加,而停用该药一段时间后,改用其他药物,则该药的耐药性会降低。 在临床上主动对一些抗菌药物进行有计划的轮换使用或循环使用,可减少细菌耐药性,如美国主张采取每半年固定使用1~2种抗菌药物,一年半更换3次,同时监测细菌耐药性情况。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问题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问题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抗菌谱互补或抗菌机制不同),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杀菌剂和抑菌剂能不能同时用? 传统观念认为,前者抑制了敏感细菌的生长繁殖,使后者难以充分发挥杀菌效能,疗效降低,故一直被列为联合用药的禁忌 近年,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二者联用在治疗许多感染,尤其是一些严重的或难治性感染,效果良好。有报道单用二者之一的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两药联合组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进展 沈文富 *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疗效增强的机制 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除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外,还具有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能以高于细胞外20~30倍的浓度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待巨噬细胞迁徙至炎症部位后再释放出来,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