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庄严灿烂宗教文化 道教
第六章 庄严灿烂的宗教文化 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佛教是舶来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在中国境内传播。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道教也翻山越洋,走向全世界。其中,以亚洲(尤其 是东亚、东南亚)为最盛,建有道坛数百座,信徒近10万人。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1、创立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期。创始人是沛国丰(今江苏丰县张陵, 名张道陵.,少年时研读《老子》,曾人太学,通五经。东汉明帝时任郡江州 (今重庆)令,因厌倦官场生活辞官隐居,习长生不老之道,朝廷数次征召赛 不应命。顺帝年间(126一 144),携弟子人今四川大邑鹤鸣山炼丹修道,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经典,撰《老子想尔注》(一说为其孙张鲁著),创立了道教。入教时需交五斗米以济贫困,俗称“五斗米道”。张陵被尊称为天师,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汉灵帝(167—189)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以《太平经(曾 流传三种,其中一种为张陵撰,均佚散)为经典,在农良中借治病以传道,创立了另一道教教派---太平道。鼓吹太平社会的理想,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信徒达数十万人,在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率领众徒举行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王朝,但起义失败后,太平道无形解体,残余信徒融入五斗米道。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张陵之孙张鲁继续传道。初平二(191);张鲁利用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的合法官职,率道徒攻取汉中(今 陕西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统洽近三十年。在管辖范围内设立 ”义舍”,置“义米、义肉”,奖善惩恶,鼓励农耕,深受农民欢迎,关西人民迁居此地避难者这数万家之多。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汉武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汉中,张鲁投降后,曹操拜之为镇南将 军,封阆 中侯,意欲以其影响来影响群众。同时,对五斗米教进行瓦解分化, 便之失去统一领导,道教濒于消亡。到了东晋、南北朝时,道教文兴盛起来。 东晋的葛洪总结了神仙理论和方术,将此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 ,使道教理论得以发展。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南北朝时期,嵩山道士寇谦之和庐山道士陆修静,依据封建王朝思想与制度,分别对天师道进行改造,称北师道与南天师道。句曲山(今江苏茅 山)道士陶弘景用儒释两家思想充实道教内容,构造神仙谱系,开创道教上的清派茅山宗。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寇谦之(365-448年)天师道教徒,后入嵩山修道,得到北魏太武帝支持,道教与皇权结合,于是,道教在北魏盛行,称北天师道。 陆修静(406-477年)南朝道士。自少修习儒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长大後,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把天师道与金丹道教结合。广集道经,整理成1200多卷的《三洞经书》,为后世道教经典《道藏》的分类编目奠定基础。陆修静在道教史上是南天师道的创立者,南北天师道形成,标志道教同封建统治者结合。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唐代皇帝十分信崇道教。有位佞臣对高祖李渊说,我在羊角山碰见 老子(姓李名耳),他说他是陛下的祖宗,预言姓李的要坐一千年天下,李渊听了很高兴,随即建道观祭祀老子。高宗李治尊老子为“太上玄先皇帝”,下令各州建立道观,把《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创办道教学校。有皇帝的支撑,道教得以迅速发展,南北关师道逐渐合流。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北宋的皇帝都信道教,徽宗赵佶(jí) 信到入迷的程度,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南宋偏安,道教内部随之发生分化,计有正一道、全真道、太一道、净明道。金元时代道教再度兴盛,分为全真、正一两大道派,明以后;虽逐渐衰落, 但至今尚在流传。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发展与演变 2、发展与演变 正一道亦称正一派是由天师道演变而成的,崇拜鬼神、道术、画符、念咒。1304年38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总领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又称三山符箓(lù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作为御制天下的凭证)派)。 全真道是由金代道士王重阳(陕西咸阳刘蒋村人)于全真庵讲道时创立的,主张三教(佛教、道教、儒教)合一,不尚符箓、丹鼎,也不奢谈神仙,而是提倡精气神的修炼,他强调出家修真,开道士出家之风。 第二节 道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