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匠”没有捷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工匠”没有捷径   说起工匠精神,我们无法避开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相隔甚远,但生产的产品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质量一流。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产品也有所区别。德国的产品与德国的思辨文化一致――严谨;日本的产品与日本的生活习惯相融――细致。   解放前,中国的工业以租界为龙头,东三省、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各类工业兴起,中国制造业在租界工业、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中渐渐成型。到了20世纪40年代,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中国制造的某些产品的质量已经和世界上老牌工业国家的产品质量不相上下了。   解放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精神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工厂里仍然实行师徒制。工人凭手艺吃饭,手艺分八个等级(即八等级工制度)。当时八级工的工资和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且社会地位很高,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师徒制与八等级工评审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因此,中国改革开放前,在对外封闭的情况下,生产的内燃机、汽车、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机床仪表等产品都是靠这些一至八级工来完成的。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外国工厂进入国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成了工人队伍的主力军。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做的事情机械得像机器一样,在有些企业里,原来那些一到八级的手艺工基本被边缘化了。工人们只要年轻,培训几个月就可以上岗。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涌现,中国人对制造业已经不陌生,电视机、洗衣机、汽车……流水线生产产品像母鸡产蛋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被组装出来。有些中国人对中国制造陶醉了十几年以后,开始厌倦起来:为什么中国总要为外国生产产品?于是有些学者就提出中国创造论、第三产业论、金融中心论、互联网思维论等理论。但是,他们只看到了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着“中国制造”的大量产品,却忘了流水线是哪儿来的,而且,他们对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里的核心部件是哪个国家生产的也缺乏研究。一些企业面临的真实的现状是:改革开放前的一至八级工渐渐老了,流水线是进口的,产品的关键部件也是进口的,一个基本上没有一流工匠的企业在这种现状下要实现转型,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当前常见的劳务派遣公司,派遣的员工都是短期工,不可能涌现大批工匠。派遣公司大挣其钱,而这些费用都要企业来买单,最后的结果是,企业及雇员都是受害者。   如今,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这一块利益很小。有些地段较好的工厂的土地已被另派用场。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而这种现状是非常危险的。   撇开体制因素不谈,那是什么出了问题?当然是文化!一些国人始终认为人分尊卑、职业分贵贱,他们怎么可能有耐心去重复做一件看似简单劳动的手艺活?而这些手艺活,有时候不仅要做一辈子。日本一家烤年糕店做了几十代人,持续1000多年。1000多年来,每天来排队买年糕的人络绎不绝,原因只有一个,味道绝妙,无与伦比。细节管理理论创立者汪中求先生拜访过的日本树研工业,生产出世界上最小的“粉末齿轮”,重量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公司的员工田中凭肉眼能够感觉到模具千分之一毫米的误差。公司里还有个木工,他手工涂刷的薄型涂料厚度仅有5微米,手感妙不可言……   现状是,日本的一流匠人比比皆是。但在中国,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却并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两个如此近邻的国家,却有那么大的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主要还是文化。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还需强化“职业不分贵贱,人不分尊卑”的社会风气。手艺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看法,孩子们初中毕业就可以进入职校或跟着师傅学手艺,这一点德国是毫不含糊的。日本做得更绝,子承父业是日本的社会规则,家里的遗产归长子,长子也必须继承父亲的行当。   我国的高等教育受美国影响太大。中国事事都向美国学习,时时都想超过美国。但如果美国的移民制度学不会,它的教育制度就无法学会。因为美国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了,而是全世界人才的竞技场。中国教育更应该向德国学习,其次向日本学习。学习他们的务实,学习他们对工匠的培养。   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工匠,图样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而杰出的工匠往往能在产品的生产中发现设计的瑕疵。所以“改善”这个词是牵着日本人的魂魄的。日本产品之所以更人性化,和日本的工匠和设计师与其他行业从业者地位平等,交流畅通是分不开的。   现在,国人渐渐明白了,无论是金融思维还是互联网思维,没有一流的产品,这些思维都是空中楼阁。“中国制造”只有踏实地转型为“中国精造”,中国经济的根基才能牢固。为什么有的理发师愿意花一万多元买一把德国产的理发剪刀?因为这把剪刀理发师能用一辈子。一件工具,时间用长了就会产生感情。对一个理发师来说,拿在手里的一把老剪刀,就是自己的一位老朋友。而中国制造的理发剪,虽然只卖几百元一把,但少有能一用就是一辈子的。   所以,只有“中国精造”才能振兴中国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