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三章

第 三 章 璀璨的奴隶制文化 第一节 日臻成熟的青铜器文化 殷商西周一向以“青铜时代”著称于中国文化史,而严格意义上的青铜时代,则大约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相始终。 一、从考古发掘看青铜器文化 青铜器文化在夏代出现,而到殷商、西周时期日臻成熟 ,达到鼎盛期。所以,人们通常把殷商西周称为“青铜时代”。在此之后,铁器则渐渐取代了青铜器。 二、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看殷商西周文化的特点 殷商西周时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还因为从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的变化上,人们可以把握殷商西周文化的特点。   殷商时代,神事观念笼罩一切。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执行宗教职能的巫,到殷商时代,则变成了“通天地”的神秘人物,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坛。就中国文化史而言,这些巫史便成了神本文化的人格化体现。而这种神本文化则在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上凸现出来。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从繁缛趋于简易,器壁也从厚重而趋于轻巧,而这也恰恰凸现了西周文化的特点。  西周时期,神事观念笼罩一切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文化逐渐地变为注重人事。西周时期,逐渐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而青铜器的纹饰从繁缛趋于简易,器壁从厚重趋于轻巧,恰恰反映了西周时期逐渐减少了商代文化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及朴素、实用的人本文化的特色。 第二节 文字的发明 一、原始形态的文字——陶符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该从陶器文字谈起。这些刻划在陶器上的陶符,就是我国原始形态的文字。虽然这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还不能 等 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但却为成熟文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和器物铭文 小屯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市西北约3公里的洹水南岸,自从盘庚迁都于殷之后,商代后期270 多年间,殷成了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一时期商代的文化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在大量殷墟出土物中,如陶器、青铜器、玉石、甲骨上,都发现了文 字。尤其是带有文字的甲骨出土最多,已发现的达16万片以上,单字达4500个左右。另外, 在陕西歧山周原又发现卜骨、卜甲1万多片,整理出文字500多个。这些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表明,到商代,汉字已经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因为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即传统所谓的“六书”,甲骨文字都已具备,并且,甲骨文是“六书”理论最早、最基本的实际依据。 象形——象形,就是按照实物的形状,用最简单的笔划钩画出具备特征的形象化符号。象形字在甲骨文时期虽然与实物还基本上相象,但也有很多却不象其形,以后随着象形字在使用过程中的演变,便更加不象其形而面目全非了。然而象形字又是构成汉字的基础,无论指事、会意、形声字都离不开象形字。象形字约占甲骨文可识字数的37%。 会意——会意字是会合几个象形符号,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显示出新的抽象含义。 指事——指事字也是由表意图形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结构方式。会意、指事两类,约占甲骨文已识字数的40%。 形声——声字是由一个包含属于意义类别的字做为形符,另外再加上表示声音的字作为声符所构成的。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0%,而今天汉字的80%以上都是形声字的结构。 转注 假借 甲骨文中,转注、假借这两类字并不多, 后来的汉字系统中,也不多见。 * *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