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湘文化四谈
湖湘文化四谈 2002-07-22 09:58:32
??? 每一种文化精神其实都是要有“补结构”的。比如西方文化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就是一对“互补结构”,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和“乐感意识”也是。“霸蛮”的“补结构”就是灵泛。
??? 易中天教授的生存状态,很大程度上可用“人在旅途”四个字来形容。6岁时他就离开了家乡,随父移居武汉。高中毕业后去了新疆。1978年,没读过一天大学的易中天考入武汉大学读研究生,后来又调往厦门,真可谓“走南闯北”。直到现在他还喜欢跑,差不多每年暑假都要和夫人一起外出“走一走”。去年夏天,他们夫妇先是到了云南丽江,到了泸沽湖和香格里拉,然后从中甸到拉萨,从拉萨到成都,最后到了新疆伊犁和拉那提大草原。他戏称这次旅行是“步步高升”又“节节败退”,因为开始时越走海拔越高,后来又从离海最远的地方回到海边。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江南古镇同里。后又两次到长沙。不这么跑,怕也写不出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读城记》。不过,外出的时间多了,在家写作的时间就少了,所以易教授的时间抓得很紧,极少应酬,也不怎么看电视,要看也是看小说。他喜欢读侦探小说,前些年几乎把学校图书馆里的“案子”都“破”了一遍。武侠小说也读,但偏爱古龙,不喜欢金庸。还喜欢京剧,而且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他的著作很多,拥有一大批读者。读了《双休刊》上朱汉民先生的《湖湘文化访谈》,易中天教授深有同感,亦有补充,遂有了这篇“访谈”。
记者:易教授,我注意到,从前年年初到现在,你已经出版了七部著作,累计有两百万字之多。这些著作,尤其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影响很大,颇为畅销。你在《双休刊》上发表的谈城市文化的一系列文章,也很受读者欢迎。先问一句:您好像是湖南人吧?
答:我是湖南人,而且是“正宗”的。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湖南人,我自己则出生在长沙湘雅医院。不管是按祖籍算还是按出生地算,都是不打折扣的湖南人。顺便说一句,我太太祖籍湖南,所以我女儿也是湖南人,虽然她出生在武汉。
记者:做一个湖南人有什么感觉?
答:非常骄傲和自豪。前些日子,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唐翼明(也就是湖南名作家唐浩明的哥哥)应国台办的邀请来厦门开会,我去看他。我们是师兄弟,又是老乡,一说起“我们湖南人”,就都笑起来,自豪之感想遮掩都遮掩不住。湖南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啊!远的不说,近一点的文化人,大陆的黄永玉,台湾的龙应台,美国的黄仁宇,便都是湖南人。(记者插话:中国加入WTO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是湖南人。)“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句话并没有过时嘛!
记者:湖南人有什么特别呢?
答:个性强。毛泽东、朱镕基、龙应台、黄永玉,是不是都特有个性?我走的地方比较多,接触的人也多,发现湖南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往往都是个性很强的人。这个特点在湖南本土可能不一定很明显,湖南人成堆么!但在外地就很突出。这种“德性”是从哪里来的?我看就来自朱汉民先生一再提到的那个“蛮”字。湖南人是不怕“蛮”的。就说那个龙应台,走到哪里,就把“旋风”刮到哪里,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很有些蛮劲呐!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又霸又蛮,这才能张扬个性。我很赞同朱汉民先生的看法,湖湘士人并无一般书生那种柔靡、纤巧之风,总是充满着豪迈、刚勇之气,既能著书立说,又能用兵打仗,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书生意气和武侠豪气而有之。所以湖南人做起事来说起话来,不但坚韧不拔,而且痛快淋漓,往往一下子就把话说到了底,把事做到了位。你还在拐弯抹角咬文嚼字,他那里已经一把辣椒放了下去。
记者:你认为“霸蛮”是湖南人的特点?
答:是。“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陈独秀有一篇文章,叫《欢迎湖南人底精神》。通读下来,你会感到他说的就是“霸蛮”。陈独秀是安徽人,他不会说这两个字,但我们湖南人自己能体会出,是不是?你想吧,曾国藩一介儒生,从来就没打过仗的,却领兵出征,屡败屡战,最后打出个“无湘不成军”来,是不是“霸蛮”?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不向沙俄让寸分,是不是“霸蛮”?蔡松坡以弱抗强,率两千子弟兵和十万袁军死战,是不是“霸蛮”?就连王船山居瑶洞四十余年,写成等身著作,没有“霸蛮”的精神怕也不行。实际上,湖南人的许多性格,比如朱先生的访谈中提到的倔强、刚直、任勇、坚毅、豪侠、强悍,以及“特别独立之根性”,都可以总而言之曰“霸蛮”。“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是“霸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也是“霸蛮”。“霸蛮”不是霸道,不是野蛮,是坚韧不拔,是果敢刚毅,是不怕鬼,不信邪,是“打脱牙齿和血吞”,“不到长城非好汉”。
记者:那么,湖南人的这种“霸蛮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