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尚书.洛诰》「和恒四方民」之「恒」为「桓」之误
論《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蔡哲茂
摘要: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有將「和恒」解成「和順」、「恒」字講成「」、將「桓」解成「久」、以「和恒」為倒裝,應為恒和或說「和恒猶旬宣也」,以上眾說紛紜,皆非正詁。本文提出〈洛誥〉「和恒四方民」之「恒」為「桓」之誤,即由〈無逸〉的「用咸和萬民」及〈梓材〉的「和懌先後迷民」及〈祭公篇〉的「畢桓于黎民般」比較,認為舊解「恒」字講不通,而「恒」與「桓」在隸書之後形體相同,很可能「恒」即「桓」之誤讀而來。
關鍵字: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馬瑞辰、偽孔傳
壹 前 言
《尚書.洛誥》:「和恒四方民」歷來的注解似未能講通,如《偽孔傳》說:「以和常四方民」,而孔穎達《疏》本疏不破注的原則解作「和協民心使常行善也」。文獻上「恒」固可訓常,「恒常」一詞又屢見古籍,但孔《疏》解「常」不得不增字解注,很明顯的,恒訓常是可疑的,後代注解此句不得不另闢蹊徑,如吳汝綸《尚書故》將「和恒」解成「和順」,楊筠如《尚書覈詁》從其說。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和章炳麟的《古文尚書拾遺定本》將「恒」字講成「」,王世舜《尚書譯注》從之,並以和恒為倒裝,應為恒和,而吳闓生《定本尚書大義》說「和恒猶旬宣也」,曾運乾《尚書正讀》及周秉均《尚書易解》從之,江聲的《尚書集注音疏》及牟庭《同文尚書》俱將「桓」解成「久」。以上眾說紛紜,關鍵之處在「恒」字,從《逸周書.祭公》有「允乃詔,畢桓于黎民般。」清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已提出「桓與和古同聲通用」,但仍未塙。晚近只有陳漢章在《周書後案》提出「桓讀和」。檢閱《尚書文字合編》,「和恆四方民」的「恆」均作「恆」字,《書?古文訓》「恆」字作「」,是《說文》所收古文恆字之形。可見其因隸變訛誤的情形發生得很早,以致此後傳抄的版本均作「恆」字。而甲骨、金文桓與恒字形完全不同,後來隸書桓字與恒字偏旁俱作「亘」,而文獻上「恒」字異文又可作「亘」,因此,「和恒四方民」很可能本作「和亘(桓)四方民」,被誤成「恒」,後代注解率據「恒」義作訓,遂不得其正詁。
貳 正文
《尚書.洛誥》有一句話說「和恒四方民」,歷來注疏家的解釋,似未能講通,它的原文上下是這樣:
王曰:「公明保予沖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
《偽孔傳》:
言公當留舉大明德,用我小子褒揚文武之業而奉順天,又當奉當天命,以和常四方之民,居處其眾。
《孔穎達疏》:
奉當者,尊天意,使允當天心,和協民心使常行善也,居處其眾,使之安土樂業也。
《偽孔傳》與《孔穎達疏》將「恒」字釋成「常」,是有根據的。如古書上「恒」可訓「常」,「恒」與「常」為對文,「恒常」或「常恒」一詞屢見不鮮,如:
《爾雅.釋詁》:
恒,常也。
《六韜》:
天有恒刑(形),民有常生。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田律》(簡246-247):
恒以秋七月除阡陌之大草。
《國語.越語下》:
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則禽荒,入則酒荒。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
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果童》:
地有恒常。
《六韜》:
故因其恒常。
《淮南子.泰族》:
非治之大本,事之恒常可博聞而世傳者也。
《楚帛書》:
寺(時)雨進退,亡又尚(常)恒。
《史記.秦始皇本紀》:
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
《史記.龜策列傳》:
賢者有恒常。
「恒」固可訓「常」,但《孔疏》解「常」為「使常行善也」,不得不增字解注,很明顯的,將〈洛誥〉此處的「恒」訓作「常」是可疑的,因此後代注解此句不得不另闢蹊徑,如吳汝綸《尚書故》云:
恒順通訓,和恒,和順也。
楊筠如《尚書覈詁》從其說云:
恒,疑當為順,《莊子.盜跖》「而恒民畜我」,《釋文》「恒民,一作順民」,是其証也,《大傳》作「和恒萬邦四方民」。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將「恒」字講成「」,其云:
恒者《詩傳》云:「」,和恒猶恒和也。
章炳麟《古文尚書拾遺定本》云:
恒者,〈大雅〉「恒之秬秠」,〈傳〉「恒,也。」和四方民居師,言四方民之來居京師者和之也。
以上孫、章兩家俱引《詩.大雅》毛傳作解釋。王世舜《尚書譯注》從其說云:
和恒,倒裝,應為恒和,恒,普,和指政事治理得很好。
他把「和恒四方民」譯作:
很好地治理四方小民。
瑞典高本漢《高本漢書經注釋》也採用章說:
「恒」在這裏,假借為「亙」,意思與《詩經.大雅.生民》:「恒(亙)之秬秠」的「恒」──「亙」字義同,就是「伸展」、「綿亙」──毛傳訓「恒」為「」。不過在這裡,這個字是一個及物動詞,所以這句話就是說:「集合並(把範圍)延及萬國和四方所有的人民,都住在京城裡。
而吳闓生在《定本尚書大義》以為:
和恒猶旬宣也。
有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气联锁保护培训课件.pptx VIP
- 视觉引导类应用总结( 包含详细的旋转中心计算公式).pptx VIP
- 鲁棒控制-01.ppt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专业自评报告.docx VIP
- 断路器及GIS多型号液压操动机构动作原理及故障处理方法.pptx
- 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pdf VIP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doc VIP
- 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docx
- 2024年高考作文哲思化写作素材4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弗洛伊德、萨特).docx VIP
文档评论(0)